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南雍志經籍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吳哲夫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南雍志經籍考〕2卷,明黃佐撰。明太祖初即吳王位時(元至正24年,1364),已訂定國子學官制。次年,復於元代集慶路儒學舊址設置國子學。洪武14年(1381)令改國子學於雞鳴山之陽,規模大為擴充。15年3月改國子學為國子監。按周代有上庠、東序、辟雍、成均、曹宗等五學,其中以辟雍居中為最尊,後世遂以天子設立之大學稱辟雍,所以南京國子監,亦稱為南雍。
  明代自成祖都城北遷後,所有政府各衙門均隨之遷入京師,南京所賸僅為駢枝機構,存其名而無實權,唯南雍例外,監內各官職與北雍俱相同。南雍中設有監丞及典籍二官。典籍相當於宋代館閣之職位,掌管監中古今經籍,並負責監內各種圖書的印刷及出版。明黃佐撰有〔南雍志〕24卷,詳載南京國子監事。是書之卷17、18二卷,為〔經籍考〕,釐為上下兩篇。上篇載官書本末,記累朝新頒及遞年所積之書;下篇則載梓刻本末,依嘉靖間國子監助教梅鷟查校南監所梓刻書籍及板數,分制書、經類、史類、子類、文集、類書、韻書、新書、石刻等9類記載。黃佐〔南雍志〕刊行於明嘉靖23年(1544),其後又有黃儒炳的〔續南雍志〕,刊行於明天啟3年(1623)。
  黃佐,字才伯,香山人。嘉靖間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官少詹事,以與大學士言論河套事不合罷歸。其學以程朱為宗,學者稱泰泉先生,卒諡文裕,所著除〔南雍志〕外,尚有〔革除餘事〕、〔廣州人物傳〕、〔泰泉鄉禮〕、〔翰林記〕、〔小學古訓〕、〔泰泉集〕等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南雍志經籍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