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審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ㄤˊㄒㄧˋㄧㄢˊㄒㄧㄖㄨˊ:「ㄕㄣˇㄔㄚˊ」、「ㄕㄣˇㄩㄝˋ」、「ㄕㄣˇㄇㄟˇ」、「ㄕㄣˇㄉㄧㄥˋ」、「ㄕㄣˇㄏㄜˊ」、「ㄕㄣˇㄐㄧˋ」。
  2. ㄒㄧㄤˊㄒㄧˋ˙ㄉㄜㄖㄨˊ:「ㄕㄣˇㄕㄣˋ」、「ㄐㄧㄥㄕㄣˇ」。
  3. ㄔㄚˊㄨㄣˋㄢˋㄐㄧㄢˋㄖㄨˊ:「ㄕㄣˇㄨㄣˋ」、「ㄕㄣˇㄆㄢˋ」、「ㄕㄣˇㄌㄧˇ」、「ㄕㄣˇㄢˋ」。
  4. ㄉㄠˋㄖㄨˊ:「ㄅㄨˋㄕㄣˇㄐㄧㄣˋㄎㄨ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審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ěn
解釋:
  1. 推究、深析。
    【例】審查、審核、審勢察情
  2. 偵訊訴訟案件。
    【例】初審、覆審、審訊
  3. 周密、詳細。
    【例】審慎、審度、審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ěn
解釋:
[動]
1.知道、明白、清楚。同「諗」、「讅」。《史記.卷二三.禮書》:「君子審禮,則不可欺以詐偽。」《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臣困鄧艾於祁山,陛下連降三詔,召臣回朝,未審聖意為何?」
2.推究、分析。《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
3.偵訊訴訟案件。如:「審判」、「審訊」。
4.謹慎。宋.蘇軾〈張文定公墓誌銘〉:「契丹遣使為言,卿宜審處其事。」
[副]
周密、詳細。《聊齋志異.卷一.賈兒》:「審顧之,四肢皆如人,但尾垂後部。」
[名]
姓。如漢代有審食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í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偵訊、判決訴訟案件。
  2. [[動] ] 評判事物的等級。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知道、清楚。《說文解字》正篆作「宷」。《說文解字.釆部》:「宷,悉也,知審諦也。……審、篆文宷从番。」《史記.卷二三.禮書》:「君子審禮,則不可欺以詐偽。」《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臣困鄧艾於祁山,陛下連降三詔,召臣回朝,未審聖意為何?」

2. 推究、分析。如:「審酌」。《書經.說命上》:「其代予言,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於天下。」《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

3. 周密、詳細。如:「審查」、「審核」。《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公怒不審,乃使郈昭伯將師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宮。」漢.高誘.注:「審,詳也。」《聊齋志異.卷一.賈兒》:「審顧之,四肢皆如人,但尾垂後部。」

4. 謹慎。如:「審慎」。《呂氏春秋.孟冬紀.孟冬》:「審棺槨之厚薄,營丘壟之小大、高卑、薄厚之度,貴賤之等級。」漢.高誘.注:「審,慎也。」宋.蘇軾〈張文定公墓誌銘〉:「契丹遣使為言,卿宜審處其事。」

5. 偵訊訴訟案件。如:「審判」、「審訊」。《書經.呂刑》:「其罪惟均,其審克之。」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三折:「元來我嫂嫂門前等,他是個婦女人家,無燭從來不夜行,我出門去審問個分明。」

6. 聽。《周禮.地官.遂師》:「凡國祭祀,審其誓戒,共其野牲。」漢.鄭玄.注:「審,亦聽也。」《董西廂》卷四:「俺姐姐夜來個聞得琴中挑鬥,審聽了多時,獨語獨言搔首。」

7. 正。《國語.齊語》:「審吾疆埸而反其侵地。」《呂氏春秋.似順論.處方》:「本不審,雖堯舜不能以治。」漢.高誘.注:「審,正也。」

8. 姓。如漢代有審食其。《前漢書》卷四:「淮南王長殺辟陽侯審食其。」

注音: ㄕ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