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學說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rziehungsiehre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育學說」或「教育術」(Erziehungskunst)一詞是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在其著作[教育論]中所呼籲要建立教育科學理論基礎時,所必須進行的專門研究。
  康德不僅是位著名的哲學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思想家;自一七七六年至一七八七年間曾四次擔任寇尼斯堡大學的教育學講座。康德的教育學講義在其逝世前一年(1803)由其門生林克(F.Th. Rink)整理編印,成為目前通稱的[教育論]。康德在書中極力提倡教育實驗與建立教育學的必要性;認為教育是一種藝術,教育活動不是單純地靠父傳子、子傳孫的一種無意識無計畫的模仿傳遞,而須有學術性的科學理論基礎。康德強調要使教育學成為「教育學說」或「教育術」的專門研究,教育活動才不會淪為私人或特殊階級所誤用,並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此外,康德也認為教育學說或教育術的出發點,必須顧及普遍的人性本能,教育學說的目的也必須是實現世界大同,如此方是好的教育學說。
  依據康德在[教育論]及其他著作中的說明,康德理想中的批判主義教育學應具有下列的輪廓:
  1.教育學要有其健全的學理基礎,包括科學、倫理學、美學等理論根基;
  2.教育的本質是真、善、美等人生價值的陶冶過程;
  3.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文化進步,是世界和平的實現;
  4.教育方法以啟發獨立思考批判的精神為主;
  5.學習的方法是歸納、演繹並用,學思並進;
  6.教育材料有現象界的科學知識、本體界的道德良心與自然界及良心道德律等美感經驗的體驗與抒發;
  7.具有世界觀的教育理想,希望教育不要為某一特權階級所壟斷;
  8.教育學是一種規範科學,教育是一種具有理想性的事業。
  從康德所主張的這些批判主義教育學的大概內容看來,雖然教育學的成立,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功不可沒,但康德早在赫爾巴特之前就已力倡成立「教育學說」或「教育術」的必要性,而且也為其「教育學說」作了一番規劃;康德實可視為近代教育學的鼻祖。不過康德對於教育的此種看法仍有其缺點存在,他雖然將教育學當成一門專門學問來加以研究,可是其心中的教育學仍只是前述的「教育學說」或「教育術」而已。因為他的「教育論」仍限於強調規範教育活動之實踐性原則,只是屬於行為者的實踐知識,而未進入由方法論的觀點來探討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並進而建構出屬於教育學方法論的理論基礎;這是康德所倡「教育學說」的美中不足之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