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荷蘭的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Netherlands
作者: 吳光偉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荷蘭自1964年起即有全日制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教育。到1975年,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戴聞達(Deventer)、格羅尼根(Groningen)、海牙(Hague)、西他特(Sittard)和梯爾堡(Tilberg)6地分別建立了圖書館學院。並由這6所學院聯合成立了圖書館與資訊科學學院基金會(SBDA)。到1986年,這6校統一了教學計畫,確定專業名稱為「圖書館和文獻資訊」,本科學制4年,每年教學1,700學時,每週20學時,包括實習。
  本科教學內容分為5部分:(1)資訊的通用理論;(2)資訊開發、開發;(3)資訊管理;(4)專題資訊知識;(5)通訊。專題資訊知識涉及讀者研究、市場、文獻保護、新技術、數據庫和研究方法。學生必須撰寫畢業論文,論文規定集中在3個方面:(1)資訊傳遞和服務;(2)資訊檢索系統和技術;(3)資訊管理。畢業生被授予圖書資訊學士學位。荷蘭在校學生與教師數比為17:1。
  荷蘭每年的資訊畢業生約為375人。政府認可其學歷。畢業生大部分到公共圖書館工作,因為荷蘭文化部對圖書館學專業學生給予資助。
  阿姆斯特丹的摩勒學院(Frederik Muller Akademic)還設有圖書銷售和出版的本科專業。設在海牙的「檔案、圖書館和資訊學基金會」(Foundation for Archiv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荷蘭語簡稱 GO)也提供本科教育,分GO-D(圖書館學學位課程)和GO-F(文獻學學位課程)。
  研究生課程的攻讀者需具備學士學位,並需在研究圖書館或專業圖書館或資訊中心工作過。研究生課程為期14個月,1個月3天,每天5小時講課。目標是培養研究圖書館或資訊中心的專家。課程包括資訊儲存和檢索、資訊蒐集加工和傳播、新技術、資訊管理、和讀者研究等。
  阿姆斯特丹大學在1964-1986期間,曾提供圖書館學和資訊學2種研究生學位課程。自1987年起,改為資訊學研究生課程,學生可得到荷蘭圖書館和基金會的資助。
  資訊科學研究生學位課程分為資訊實踐和資訊研究2種。資訊實踐攻讀者需有學士學位,學過資訊學概論和資訊研究方法,每門課需滿280學時。它強調在圖書館、資訊中心、檔案館、出版公司、數據庫中心、軟體公司和諮詢公司中實踐,占學分的20%。全日制攻讀為期一年,部分工作部分攻讀者,學制為2-3年。資訊實踐每年畢業生約10-15人。資訊研究需完成資訊實踐,目標是培養信息科學中的高級管理人才。它的內容包括:資訊檢索、資訊系統、資訊服務和資訊管理等課程特殊的學術討論(25%)和研究寫作(75%)。
  85%的荷蘭資訊科學研究生,在獲得碩士學位後半年內,能找到適合的專業工作,10%的人進入相關的專業,5%的人可能失業。
  資訊技術和社會的發展,給資訊工作帶來巨大的影響。荷蘭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界為在職人員提供了大量接受再教育的機會,如舉辨各種形式的研討班和短期培訓課程,開設聯機檢索、圖書館自動化、資訊管理、讀者研究和市場化等課程,來加強在職繼續教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荷蘭的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