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韋棣華(1861-1931) - 教育百科
(1861-1931)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ood, Mary Elizabeth
作者: 沈寶環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韋棣華女士是我國現代化圖書館的創始者,她於1861年8月22日在美國紐約州巴達維亞市(Batavia)附近的一個小鎮愛爾巴(Elba)出生,畢生奉獻於我國圖書館事業,嚴文郁指出:「韋女士雖美國之人,而心實中國之心。」〔美國國家傳記〕(Dictionary of American Biography)竟直稱她為「在中國的圖書館專家」(Librarian in China)。
  韋女士喜愛書籍,因此她在來華以前曾在巴達維亞市圖書館工作十年之久,那時她還沒有接受專業教育,後來在中國提倡圖書館運動,發現自己圖書館專業知識不夠,才回到美國先後在普乃特學院(Pratt Institute)和西蒙絲學院(Simmons College)修習圖書館學課程一年。
  1899年她來到中國,原來的目的只是探親,想看她的弟弟韋神父(Father Robert Wood),結果她發現她熱愛中國,乃在武昌停留下來,接受教會聘請,擔任文華中學英文教師,由於她在巴達維亞市圖書館工作背景,加之教學需要,她開始為我國發起了建設圖書館運動。1901年她已為文華圖書館奠定了館藏基礎,1907年在出席美國圖書館學會年會時,首次公開宣布她的中國圖書館建設計畫,得到熟烈響應,募得足夠捐款,建立了一所甚有規模的圖書館和3,000冊新書,這所圖書館定名為文華公書林,於1910年完成,其特色如下:
  (一)建築為西式,第一層為圖書館,二層為演講廳,有放映電影設備。
  (二)館址在文華校園之內,文華校園包括華中大學、文華中學、文華童子軍專科學校、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等教學單位,因此文華公書林在事實上是這些院校共用的圖書館,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的師生更利用文華公書林的教室上課。
  (三)除文華校園各院校師生之外,文華公書林還對社會服務,何光國說:「韋女士堅持文華圖書館必須是一所『公用』圖書館,它的服務對象要超越文華的領域。」在1914-1915年的小冊子中宣稱:「文華公書林開放供本校有關的全部學生使用,在有限範圍內,並供給其他政府機構及武漢區有識青年使用。」
  (四)文華公書林全部藏書採開架式,讀者可以自由瀏覽取閱。
  (五)1914年更創立了巡迴圖書館,載運2,000冊中英文圖書,通訪武昌市其他學校及工廠。
  除了建立文華公書林為我國第一所現代化圖書館之外,韋棣華女士對於我國的重大貢獻有以下3項:
  (一)培植我國圖書館事業領導人才,1914年保送沈祖榮赴美接受圖書館專業教育,1916年沈氏學成回國後即出任文華公書林主任。
  (二)大力支持成立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該校於1920年招收第一班學生,由沈祖榮出任校長,韋棣華女士應聘為教務長。
  (三)遊說美國國會退回庚子賠款美金6,000,000元,據美國國家傳記報導,在1924年,韋女士遊說的兩院議員在500名參議員、眾議員之中占一半以上。此項退回賠款由中美雙方政府成立中華基金會(China Foundation),對於我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影響深遠,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文化機構即以此基金補助成立,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也每年獲得補助。
  另一值得一提的重大活動,是1927年韋女士以幾個月時間在華盛頓遊說廢除對我國的不平等條約。
  1931年5月1日韋棣華女士在武昌因積勞成疾,不幸逝世,以我國圖書館發展史而言,韋女士可謂名垂青史。
  為紀念韋棣華女士,美方人士成立韋棣華基金會(The Mary Elizabeth Wood Foundation),支援我國圖書館事業現代化運動,以繼續韋棣華女士遺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韋棣華(1861-1931)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