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校衛生計畫評價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valuation of the School Health Programs
作者: 黃松元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評價是一種連續的、有系統的、直接或間接的觀察過程。評價中肯的記錄以及客觀的判斷計畫中的目標行為,其改變的程度,因而得以支持和加強新的行為,同時預測未來的趨勢。評價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達成目的的手段。一般來說,評價的方式有三:診斷性評價(diagnostic evaluation)、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和總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ation)。
  學校衛生計畫評價的主要目的有下列六項:
  1.判定健康教育設施的現況。
  2.估量學校衛生計畫的目標達成的程度。
  3.提出計畫本身優點和缺點的比較資料。
  4.提出學校衛生計畫得失的資料,作為日後改進的參考。
  5.評定學生的健康情形和接受健康教育的狀況。
  6.促使教師和學校當局調整學校衛生計畫,以符合學生之健康需要和教育需求。
  學校衛生計畫評價常用的方法包括自我評估法、問卷法、調查法、報告法、成就測驗法、模擬法、觀察法、面談或會談法、檢核表、紀錄、照片法、自傳與日誌法,以及個案研究法。在評價工具方面,良好的評價量表可以精確而客觀的提供資料,以供評價者作決策之用,所以通常應具備高度的效度、信度、客觀性和實用性。
  至於學校衛生計畫評價之主要內容如下:
  1.健康教學:包括健康教學的目標、課程的組織和內容、教學活動和教材,以及教學評價等。
  2.健康服務:包括學校針對學生所做的早期檢查,以找出妨礙學生學習的健康問題,以及學校為了學生的健康需要所實施的各項健康服務計畫。
  3.健康環境:為學生安排和經營既健康又安全的學習、成長和生活的學校環境,這是各級學校的責任。健康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另一種分類法則是將健康環境分為人、事、物三種環境。
  4.健康體能:體育課程中之健康體能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自我表現和社會發展、消除緊張,以及了解運動對生命的意義的機會,所以健康體能必須列入評價的範疇內。
  5.健康輔導和諮商:諮商人員可提供以生活技能、問題解決能力訓練,以及增強壓力調適能力等介入計畫,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其對學生的健康需要的敏感度以及對學校健康促進計畫的積極參與,都將直接影響學校對健康促進的推動。這些要點都要加以評價。
  6.學校供膳:包括學校供膳計畫、學校供膳人員之資格、廚房及餐廳之硬體設備、學校供膳的管理等。
  7.教職員工健康促進:包括健康檢查、預防接種、事假及病假請假辦法、各項健康促進活動、不適任教職員工之安置及退休制度等。
  8.統整性之學校與社區健康促進計畫:包括社區衛生促進委員會運作情形、各級學校家長會或類似組織之功能、學校與社區合辦之各項健康促進活動等。
  9.行政支持:包括校長對學校衛生之重視度、學校衛生委員會組織和運作情形、學校衛生工作人員之專業背景、學年度學校衛生工作計畫、學校衛生計畫之評價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校衛生計畫評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