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派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ㄖㄣˊㄕˋㄏㄨㄛˋㄒㄩㄝˊㄕㄨˋ˙ㄉㄜㄈㄣㄒㄧˋㄊㄨㄥˇㄖㄨˊ:「ㄆㄞˋㄅㄧㄝˊ」、「ㄇㄣˊㄆㄞˋ」、「ㄌㄧㄡˊㄆㄞˋ」、「ㄉㄤˇㄆㄞˋ」、「ㄆㄞˋ」、「ㄆㄞˋㄒㄧˋ」。
  2. ㄗㄨㄛˋㄈㄥㄑㄧˋㄕˋㄖㄨˊ:「ㄓㄥˋㄆㄞˋ」、「ㄑㄧˋㄆㄞˋ」、「ㄆㄞˋㄊㄡˊ」、「ㄒㄧㄣㄆㄞˋ」。
  3. ㄈㄣㄆㄟˋㄖㄨˊ:「ㄈㄣㄆㄞˋ」、「ㄌㄨㄣˊㄆㄞˋ」、「ㄊㄢㄆㄞˋ」。
  4. ㄔㄞㄑㄧㄢˇㄖㄣˋㄩㄥˋㄖㄨˊ:「ㄆㄞˋㄑㄧㄢˇ」、「ㄆㄞˋㄖㄣˋ」、「ㄆㄞˋㄅㄧㄥ」。
  5. ㄧˋㄓㄨㄥˇ西ㄒㄧㄕˋㄏㄨㄥㄅㄟˋㄕˊㄆㄧㄣˇㄨㄟˊㄧㄥㄩˇ pie˙ㄉㄜㄧㄣㄧˋㄖㄨˊ:「ㄆㄧㄥˊㄍㄨㄛˇㄆㄞˋ」、「ㄋㄧㄥˊㄇㄥˊㄆㄞˋ」、「ㄑㄧㄢㄘㄥˊㄆㄞˋ」、「ㄕㄨㄟˇㄍㄨㄛˇㄆㄞˋ」。
  6. ㄆㄞˊㄖㄨˊ:「ㄆㄞˋㄕㄤˋㄩㄥˋㄔㄤˇ」。
  7. ㄆㄞˋㄔㄨㄙㄨㄛˇㄐㄧㄥˇㄔㄚˊㄐㄩˊㄗㄞˋㄍㄨㄢˇㄑㄩㄋㄟˋㄙㄨㄛˇㄕㄜˋㄓˋ˙ㄉㄜㄈㄣㄐㄧㄍㄡˋㄈㄨˋㄗㄜˊㄒㄧㄝˊㄓㄨˋㄅㄢˋㄌㄧˇㄐㄧㄥˇㄔㄚˊㄑㄧㄣˊㄨˋㄧˇㄐㄧˊㄍㄨㄥㄈㄨˊㄑㄧㄣˊㄖㄣˊㄩㄢˊㄕˊ宿ㄙㄨˋㄖㄨˊ:「ㄈㄚㄒㄧㄢˋㄎㄜˇㄧˊㄖㄣˊㄨˋㄑㄧㄥˇㄐㄧㄡˋㄐㄧㄣˋㄒㄧㄤˋㄆㄞˋㄔㄨㄙㄨㄛˇㄅㄠˋㄢˋ。」
  8.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ㄆㄞˋㄅㄧㄝˊ˙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ㄓㄜˋㄌㄧㄤˇㄆㄞˋㄏㄨㄚˋㄐㄧㄚ˙ㄉㄜㄈㄥㄍㄜˊㄐㄩㄥˇㄖㄢˊㄅㄨˋㄊㄨ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ài
解釋:
  1. 江河的支流。
  2. 人、事或學術的分支系統。
    【例】派別、學派、黨派
  3. 作風或氣度。
    【例】派頭、氣派、正派
  4. 差遣、分配。
    【例】派兵、派人、輪派
  5. 指責。
    【例】你就別再老是派他的不是了!
  6. 一種西式烘焙食品。§英pie
    【例】蘋果派、檸檬派
  7. 量詞。計算派別的單位。
    【例】這兩派畫家的畫風迥然不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ài
解釋:
[名]
1.江河支流。《文選.王儉.褚淵碑文》:「出江派而風翔,入京師而雷動。」唐.王維〈漢江臨汎〉詩:「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2.人、事或學術的分支系統。如:「學派」、「黨派」、「詩派」。《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然則利交同源,派流則異。」
3.作風或氣度。如:「派頭」、「氣派」、「正派」。
4.量詞。計算派別的單位。如:「這兩派畫家的畫風迥然不同。」
5.一種西式烘焙食品。為英語pie的音譯。如:「蘋果派」、「檸檬派」。
[動]
1.分配。如:「攤派」、「輪派」。《紅樓夢》第四三回:「老祖宗只把他姐兒兩個交給兩位太太,一位占一個,派多派少,每位替出一分就是了。」
2.差遣、任用。如:「委派」、「選派」、「派兵支援」、「派人送去」。《紅樓夢》第七回:「先派兩個小子,送了這秦相公家去。」
3.安排。如:「派上用場」。《紅樓夢》第九六回:「這屋子是要你派的。一概親友不請,也不排筵席;待寶玉好了,過了功服然後再擺席請人。」
4.指責。如:「派不是」。《紅樓夢》第五二回:「有的不是,都派在我們身上,又說我們不教爺禮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相關資料連結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à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派遣。
  2. [[名] ] 派別、流派。
  3. [[名] ] 樣子、態度、風格。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