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陝西省圖書館 - 教育百科
西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楊永江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陝西省圖書館的前身為陝西圖書館,成立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是應清朝學部頒布〔京師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建立的首批省級圖書館之一。初建時附於梁府街(今青年路)學務公所內,1915年5月遷到當時的鬧市區南院門,與勸工陳列所合併;既收藏借閱圖書,也陳列工藝品、古物和博物標本。1927年5月更名為陝西省立第一中山圖書館,1931年春更名為陝西省第一圖書館,歷史博物館和陝西碑林為其附屬單位。1937年更名為陝西省立西京圖書館,1950年又改名為陝西省立西安人民圖書館,1957年定為現名。現有館舍面積10,000平方公尺。
  據1991年的統計,該館現有藏書2,358,000冊,其中中文圖書1,360,000冊。收藏古籍文獻382,000冊,善本700部27,000冊。宋元刻本〔磧砂藏〕距今已有七百年的歷史,全書6,362卷,該館收有5,594卷,元代建陽刻本〔增刊校正王狀元集分類東坡先生詩〕、明版〔真西山讀書記〕、〔海剛峰集〕,嘉靖世德堂顧春刻本〔六子全書〕、明萬曆刻本〔楚辭集注〕、清雍正4年(1726年)銅活字版〔古今圖書集成〕等,都是國內外罕見的珍本。收藏全國地方志1,500多部,其中陝、甘、寧、青、新西北5省區的地方志800多種,陝西地方志300多種約750部。明成化年間陝西〔三原縣志〕、明天順3年(1459年)湖北〔襄陽郡志〕均屬孤本。地方文獻珍本有明版康海的〔對山文集〕、王九思的〔漢陂集〕、喬世寧的〔丘隅傳〕、趙統的〔驪山集〕、孫豹人的〔溉堂集〕、李元春的〔關中兩朝詩文鈔〕等。外文圖書藏有217,000冊,以英、俄、日、德和法文為多,機械、電工、無線電、電子技術、自動化、計算機、紡織、建築和醫藥衛生方面占總數的80%左右。中外文期刊合訂本14,200種350,000冊,中外文報紙合訂本600種43,000冊,聲像資料6,420件。
  該館下設採編部、借閱部、報刊閱覽部、科學研究服務部、歷史文獻部、研究輔導部和辦公室。現有工作人員141名,其中具有高級專業職稱8名,中級專業職稱40名,初級專業職稱47名。
  該館的主要服務方式有:館內閱覽、外借、複印、編輯專題書目、舉辦講座和圖書展覽等。
  該館不僅與國內許多圖書館、科學研究單位而且和美國國會圖書館、荷蘭來登大學漢學院圖書館和日本奈良縣立圖書館開展圖書交換業務。近年來,編輯出版有〔圖書館工作通訊〕、〔陝西圖書館工作信息〕,並和陝西省圖書館學會合編〔陝西圖書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陝西省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