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聳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ǒ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ǒng |
解釋:
[動] 1.直立、高起。如:「聳肩」、「高聳入雲」。晉.陶淵明〈和郭主簿〉詩二首之二:「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2.獎勵、讚揚。《國語.楚語上》:「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唐.姚崇〈冰壺誡〉:「固當聳廉勤之節,塞貪競之門。」 3.驚駭、驚動。如:「聳人聽聞」、「危言聳聽」。唐.劉禹錫〈觀柘枝舞〉詩二首之二:「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 [形] 1.耳聾、聽覺不靈敏。漢.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 2.高。南朝梁.簡文帝〈登烽火樓詩〉:「聳樓排樹出,郤堞帶江清。」南朝梁.沈約〈寒松〉詩:「梢聳振寒聲,青蔥標暮色。」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shàng
|
解釋:
|
|
音讀: |
sáng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天生聽覺遲鈍或聽不到聲音。《說文解字.耳部》:「聳,生而聾曰聳。」漢.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宋.洪适《隸釋.卷九.繁陽令楊君碑》:「有司聳昧,莫能識察。」 2. 直立、高起。如:「聳肩」。《龍龕手鑑.耳部》:「聳,高也。」晉.陶淵明〈和郭主簿〉詩二首之二:「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南朝梁.簡文帝〈登烽火樓〉詩:「聳樓排樹出,郤堞帶江清。」唐.符載〈送盧侍御史赴王令公幕序〉:「神宇聳峙,襟靈爽拔。」 3. 勸勉、鼓勵。《字彙.耳部》:「聳,勸也。」《國語.楚語上》:「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唐.姚崇〈冰壺誡〉:「固當聳廉勤之節,塞貪競之門。」 4. 驚駭、驚動。通「竦」。如:「聳人聽聞」、「危言聳聽」。《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吾心聳然,惟恐螳蜋之失之也,此豈為殺心而形於聲者乎?」唐.劉禹錫〈觀柘枝舞〉詩二首之二:「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 |
|
注音: | ㄙㄨㄥ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聳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