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 - 教育百科
麻 |
|
- 部首 麻
- 部首外筆畫 0畫
- 總筆畫 11畫
- 漢語拼音 má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麻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á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麻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á |
解釋:
[名] 1.以韌皮纖維為主要用途之草本植物的統稱。其莖部的韌皮纖維長而堅韌,可供紡織用。其果實可為飼料或榨油用。種類甚多,有大麻、黃麻、業麻、苧麻、亞麻等,中國古來即有種植。 2.大麻科「大麻」的別名,參見「大麻」條。 3.喪服。如:「緦麻」、「披麻戴孝」。 4.姓。如春秋時齊國有麻嬰,明代有麻三衡。 5.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知覺喪失或變得遲鈍。如:「麻醉」、「麻木」。《水滸傳》第三二回:「那三四個村漢看了,手顫腳麻,那里敢上前來。」 [形] 1.聽到、看到或想到某事時,引起的不舒服感覺。如:「肉麻」、「頭皮發麻」。 2.表面有瘢痕而粗糙的。如:「麻子」、「麻臉」。 3.煩多而瑣碎。如:「密密麻麻」、「麻煩」。 4.用麻加工製成的。如:「麻紗」、「麻鞋」。 5.知覺發麻的。如:「麻辣」、「酸麻」。 |
|
解釋:
「麻」的異體字。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麻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麻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bâ
|
解釋:
|
|
音讀: |
muâ
|
解釋:
|
|
音讀: |
mâ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麻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桑科草本植物之統稱。一年生草本,其莖部的韌皮纖維長而堅韌,可供紡織用。其果實可為飼料或搾油用。種類甚多,有大麻、黃麻、業麻、苧麻等,文獻上稱「麻」,則多指大麻而言。清.段注本《說文解字.麻部》:「麻,枲也。」《詩經.齊風.南山》:「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2. 麻之莖皮纖維。《說文解字.麻部.麻字》段注云:「麻,未治謂之枲,治之謂之麻。」《詩經.陳風.東門之枌》:「不績其麻,市也婆娑。」漢.劉向《說苑.卷一八.辨物》:「麻也者,何也?曰:所以為衣也。」 3. 喪服,以麻布製成。如:「緦麻」、「披麻戴孝」。《禮記.檀弓上》:「麻不加於采。」《禮記.雜記下》:「麻者不紳,執玉不麻。」 4. 芝麻。如:「麻油」、「麻醬」。《正字通.麻部》:「麻,《素問》麻、麥、稷、黍、豆為五穀,麻即今油麻。」《禮記.月令》:「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5. 表面有瘢痕而粗糙。如:「麻子」、「麻臉」。《水滸傳》第五四回:「李逵看那大漢時,七尺以上身材,面皮有麻。」《聊齋志異.卷八.呂無病》:「衣服樸潔,而微黑多麻。」 6. 煩多而瑣碎。如:「密密麻麻」、「麻煩」。 7. 知覺喪失或變得遲鈍。如:「麻醉」、「麻木」。《水滸傳》第三二回:「那三四個村漢看了,手顫腳麻,那裡敢上前來。」《西遊記》第四回:「大聖輕輕輪鐵棒,著頭一下滿身麻。」 8. 知覺發麻、麻味。如:「痠麻」、「麻辣」。 9. 近耳入目之言行事物,引起令人發麻感覺。如:「肉麻」、「頭皮發麻」。《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你這個令收起來罷!把我麻煩的一身雞皮疙瘩了!」 10.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麻嬰,明代有麻三衡。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
|
注音: | ㄇㄚ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麻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