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達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雪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三達尊」出於[孟子.公孫丑下],是齊國大夫景丑對於孟子本來要朝見齊宣王,後來聽到宣王派人命含孟子上朝,反而打消上朝的念頭,景丑覺得孟子有違禮法,就提出來問孟子。孟子說事實不是景丑所想的這樣,就引用曾子的話回答:「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
  孟子是說:曾子曾說自己雖然沒有晉、楚國君的富可敵國與尊貴爵位,但是因為自己擁有仁道與義理,所以心滿意足。孟子由此引申說明天下有三種東西是所有人共同尊重推崇的:一是爵位,一是年齡,一是道德。朝廷中最受人尊重的是爵位,鄉里中最受人尊重的是年齡,至於在輔助世道人心、教養人民方面,則以道德最受人尊重。
  孟子的意思是說,長者年高德劭,賢者德行馨香,而國君常用爵位來籠絡人,卻忽略了其他兩者。也就是說,國君不應只重視權勢,必須禮賢下士,以貴德尊賢為施政要領。若仗著權勢而對賢良君子呼來喝去,將留不住真正有為有守、堅守正道的君子,那麼,身邊充斥的便都是缺乏堅定立場、隨波逐流的小人了。
  君子堅守正道、不為權勢所動搖,一定要等到君王致上敬意,才肯晉見,並不是妄自尊大,而是希望君王能表現尊標貫道的作風,所以一個有大作為的君主,必然有不能隨便召喚的臣子。像商湯先以老師之禮敬伊尹,如學生般向他學習,然後才得到伊尹的輔佐,而做了帝王。齊桓公也以管仲為師,向他學習,然後才得到管仲的輔佐,而成就了霸業。商湯對伊尹、桓公對管仲,都不肯召喚。像管仲那樣的還不可以召喚,不屑於做管仲的人,又怎能召喚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三達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