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甘美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amelan
作者: 張素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團。Gamelan一字源於爪哇文,其字義為敲擊,是由各類鑼與木琴所組成的敲擊樂團,特別指東爪哇和峇厘島的傳統樂團,據推測,可能發展自十至十六世紀。在爪哇,一隊完整的甘美朗樂團包括拉奏和彈奏的弦樂器、竹笛、人聲、木琴以及各式青銅或鐵製樂器:即使是組一個小型的甘美朗樂團,也必須盡量表現豐富多樣的音色。其演奏呈現幾項特點:一、以鑼的定音為優先,在固定的音程裡,大小不同的鑼敲出音樂的基調,其他的樂器再加入合音;二、雙面鼓(Kendang)是相當重要的核心,由鼓手用手或圓頭鼓槌敲擊,以控制樂曲的節奏和速度;三、高音域的樂器演奏頻次比低音域的樂器高。在此基本原則下演奏,雖然基本音階同是五音(有的用七音),但實際的音程間隔,在不同的甘美朗樂團組合中會有很大差別,沒有兩個樂團的音是一模一樣的。甘美朗為特定的舞蹈或戲劇表演伴奏,會使用不同的樂器,例如措碰(Trompong)這一組銅鑼,只由一人演奏,僅出現在凱比亞舞(Kebiyar);為皮影戲(Wayang Kulit)伴奏的是木琴四重奏,稱為甘德瓦揚(Gander Wayang)。在印尼以外最先見到甘美朗,是在十八世紀末的博覽會上,1990年代世界上至少有十八個國家擁有甘美朗樂器。
參照:
《第十五屆亞洲藝術節專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甘美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Gamelan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甘美朗是一種對於印尼爪哇(Java)、巴里島(Bali)等處不同器樂合奏音樂的總稱。這些合奏音樂無論在人數、功能與音樂風格上都有不同之處,每一種甘美朗都有一套特定的樂器配置並且有其特定名稱。一般說來,甘美朗音樂中所用的樂器都是由青銅、鐵、木頭或竹子製成,而甘美朗所用的樂器則包括了各類絲、竹、吹管與打擊樂器共達八十五種,有時也會用到合唱人聲,是一種變化多端的音樂。
  除了所用的樂器繁多外,甘美朗所用的調音系統(tuning system)也十分複雜,依據民族音樂學者的分析,甘美朗樂團所用的調音系統大概不下二十種,甚至沒有兩個樂團所用的調音系統是完全一樣的。不過基本上,這些調音系統可分為兩個基本型式:一種稱作「斯連多式」(Slendro),屬於一種五音音階;另一種則稱為「皮洛格式」(Pelog),屬於一種七音音階。不同的調音系統有不同的樂器配置。此兩種不同的調音系統都是由不等距的音程所構成,「斯連多」的音域變化差異較小,而「皮洛格」的音域變化差異較大,音與音的間隔可達到三百分。每首甘美朗的曲子中都包含了一個固定而獨特的旋律,以作為即興演奏的基礎。
  甘美朗並不是單由個人自由創作出的藝術,它主要具有社會性功能,甘美朗最主要的功能就在為寺院、村莊或宮廷中所舉行的各種宗教或慶典儀式及舞蹈進行伴奏,而這些慶典儀式多半是在十五世紀前就已遺留下來。為了表示對甘美朗音樂的重視,人們都不跨過甘美朗樂器之上而行走,在爪哇,每首甘美朗通常都有自己的名字。隨著應用場合的不同,甘美朗樂團也有不同的區分。例如在巴里島上,常見的樂團就分為下列幾種:甘美朗宮(Gamelan Gong)、甘美朗列宮(Gamelan Legong)、甘美朗邦南(Gamelan Bonang)、甘德斯(Genders)等,每種樂團都有其適用場合。
  在亞洲各國的民族音樂中,甘美朗之所以特別受到西方重視,德布西(C.-A. Debussy, 1862~1918)的引介是一重要因素。德布西於一八八九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中首次見識到爪哇的甘美朗時,即深受吸引。目前在西方的許多大學、博物館與研究機構都珍藏有甘美朗的各種樂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甘美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