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佩文韻府]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友民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佩文韻府],凡106卷,清張玉書、陳廷敬等編。民49年(1960)臺北新興書局影印本;55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59年臺灣中華書局影印本;64年高雄光文出版社影印本。
  書名「佩文」,係根據清康熙皇帝書齋--「佩文齋」而命名的。該書自康熙43年(1704)開始編纂,到50年成書,歷時7年,參與編纂工作者,有70餘人。是一部專收文章典故、詞藻麗句的大型工具書,也是我國按韻編排規模最大的詞書;現代則是查考詩文語句、歷史典故出處的參考書。
  原本未標卷第,但依韻釐為106卷。清乾隆年間纂修[四庫全書]時,因病其原書篇頁繁重,重編為444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子部類書類下,即著錄為「御定佩文韻府四百四十四卷」。
  [佩文韻府]一書係在元陰時夫[韻府群玉]和明淩稚隆[五車韻瑞]兩部詩韻書基礎上,加以增補編成的。收字凡10,000餘字,按「分韻統字、依字繫事」的原則編輯。
  全書分「平、上、去、入」四聲,每聲均按平水韻目分部,共分106部,依韻目先後編排。每個韻部下,再彙集、排列同韻單字。其編排順序是:常用字在前,罕用字在後。每個單字下的內容,分為「單字音義」、「詞藻」、「對語」、「摘句」4欄:
  (一)單字音義:先注出反切,再注出最早、最簡括的訓詁和出處。因此,[佩文韻府]也具有字典的功用。由於[佩文韻府]一書卷帙浩繁,因取單字字頭編成[佩文詩韻],分韻也是106韻,有簡單的注釋,是清代科舉考試用韻的官書。
  (二)詞藻:採齊尾式的編集原則,在每個單字下,彙列以這個單字為詞尾的詞彙,並按詞彙的字數順序編排:先列2字詞彙,再列3字、4字的詞彙。同樣字數的詞彙,則按引用典籍的「經、史、子、集」順序排列。同一部類的詞彙,例如同為集部的典故詞藻,則按作者時代先後編排。每條詞彙之下,先注明該詞彙的出處,然後再列「用例」,即古書中包含該詞語的詩文典故。詞彙分為兩部分編輯:第1部分標明「韻藻」,是[韻府群玉]和[五車韻瑞]原有的材料;第2部分標注「增」字,是[佩文韻府]編撰者增補的材料。這些韻藻,當時主要是提供文人吟詩作賦時,用字遣詞和查閱材料使用的;今天我們則可用來檢索詩文典故的出處。
  (三)對語:所謂對語,就是指那些對仗的詞彙,亦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對聯,有部分對語是[韻府]編者自撰的,按詞語的字數編排。
  (四)摘句:即輯錄一些以該單字為韻尾的五七言詩句。先列五言詩句,再列七言詩句。以上對語和摘句兩部分材料,均未注明原典出處,因此,對現代人比較沒有用處。
  [佩文韻府]編成後,康熙又命張廷玉等人蒐集遺佚,於康熙55年至59年編成[韻府拾遺],以補[佩文韻府]的遺漏,卷數也是106卷,附刻於[佩文韻府]之後。
  [拾遺]的編輯體例與[佩文韻府]相同,分為「補藻」和「補注」兩欄,並由含有該詞詞尾的單字領字:凡[佩文韻府]已收的單字,只增韻書的音切,未收的單字,則兼注音義;凡[佩文韻府]未收的詞藻,[拾遺]則加以增補,是謂補藻;已收的詞藻,[拾遺]則加以補入出典和引文,是謂補注。使用[佩文韻府]時,如果在該部分未查獲所要查尋的詞藻,則可以試查[拾遺]部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佩文韻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