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旌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ㄈㄤ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jī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g
解釋:
  1. 古代一種裝飾著五彩羽毛的旗子。
    【例】旌旗、霓旌
  2. 表揚、表彰。
    【例】旌表、以旌其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g
解釋:
[名]
1.一種旗杆上裝飾著五彩羽毛的旗子。《說文解字.㫃部》:「旌,游車載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進士卒。」《禮記.曲禮上》:「武車綏旌,德車結旌。」唐.杜甫〈哀江頭〉詩:「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2.尊稱他人的行蹤。如:「文旌」、「行旌」。
[動]
1.表示、說明。《左傳.定公元年》:「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旌也。」《文選.張衡.思玄賦》:「旌性行以製珮兮,佩夜光與瓊枝。」
2.表揚、表彰。《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誄碑》:「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ing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具名。以旄牛尾及彩色鳥羽為竿飾所製作的旗。一、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有命名為司常之官職者,專門管理九旗的事物。依古禮,君有所命,招喚大夫用旌旃,招喚士用弓,招喚虞人用皮冠。二、以旗表示舞者之行列。
參照:
《周禮》、《三才圖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一種以五彩羽毛裝飾杆首之旗幟。《說文解字.㫃部》:「旌,游車載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進士卒。」《禮記.曲禮上》:「武車綏旌,德車結旌。」唐.杜甫〈哀江頭〉詩:「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2. 旗幟通稱。如:「旌旗」。《儀禮.鄉射禮》:「旌各以其物。」 漢.鄭玄.注:「旌,總名也。」《楚辭.屈原.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3. 表揚、表彰。《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誄碑》:「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

4. 識別、辨明。《書經.畢命》:「旌別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唐.孟郊〈旅次湘沅有懷靈均〉詩:「側聆故老言,遂得旌賢愚。」

5. 表明。《左傳.定公元年》:「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旌也。」漢.張衡〈思玄賦〉:「旌性行以製珮兮,佩夜光與瓊枝。」

6. 尊稱他人之行蹤。如:「文旌」、「行旌」。明.何景明〈過書院〉詩二首之一:「書院新開日,文旌暫過時。」《蕩寇志》第五三回:「舍下離此不遠,願請行旌小住一日,未知可否,應元欣然應諾。」

7. 姓。明.凌廸知《萬姓統譜.卷五四.下平聲.庚韻.旌姓》:「旌,見《姓苑》。」

注音: ㄐㄧ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旌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