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漿 - 教育百科
漿
  • 部首 ㄕㄨㄟˇ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一]jiāng[二]jiàng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ㄠˋㄋㄨㄥˊ˙ㄉㄜㄧㄝˋㄊㄧˇㄖㄨˊ:「ㄓˇ漿ㄐㄧㄤ」、「ㄉㄡˋ漿ㄐㄧㄤ」、「ㄋㄧˊ漿ㄐㄧㄤ」、「ㄒㄧㄝˇ漿ㄐㄧㄤ」、「ㄇㄧˇ漿ㄐㄧㄤ」。
  2. ㄨˋㄒㄧˇㄐㄧㄥˋㄏㄡˋㄩㄥˋㄇㄧˇㄊㄤㄏㄨㄛˋㄈㄣˇㄐㄧㄣˋㄆㄠˋ使ㄕˇㄑㄧˊㄍㄢㄏㄡˋㄧㄥˋㄊㄧㄥˇㄅㄨˊㄧˋㄗㄤㄖㄨˊ:「漿ㄐㄧㄤㄒㄧˇ」、「漿ㄐㄧㄤㄈㄨˊ」。
注音:
解釋:

2. ㄩㄥˋㄧˇㄋㄧㄢˊㄊㄧㄝㄉㄨㄥ西˙ㄒㄧ˙ㄉㄜㄏㄨˊㄓㄨㄤˋㄨˋㄖㄨˊ:「漿ㄐㄧㄤˋㄏ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ng
解釋:
  1. 泛稱較濃稠的液體。
    【例】豆漿、泥漿、血漿
  2. 用粉汁或米湯浸漬布料、衣服等。
    【例】漿衣服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ng
解釋:
  1. 用以黏貼東西的糊狀物。
    【例】漿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ng
解釋:
[名]
1.泛稱較濃稠的液體。如:「豆漿」、「泥漿」、「血漿」、「玉液瓊漿」。《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2.用以黏貼東西的糊狀物。如:「漿糊」。
[動]
衣服用粉汁或米湯浸洗,以使筆挺。如:「漿洗」、「漿衣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u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泛稱較濃稠的液體。
  2. [[動] ] 把衣服用粉汁或米湯加以浸洗,使衣服變得筆挺。
  3. 漿
音讀: tsi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一種釀造而成,略帶有醋酸味的汁液。《說文解字.水部》:「漿,酢漿也。」《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飲之物:一曰清,二曰醫,三曰漿,四曰酏。」《齊民要術.卷八.蒸缶法》:「若無酒,以酢漿代之。添水掠脂,一如上法。脂盡,無腥氣,漉出。」

2. 泛指水或湯汁、飲料。《字彙補.水部》:「漿,又水亦曰漿。」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一:「山高八十里,上無水,公汲水,作義漿於坂頭,行者皆飲之。」《西遊記》第五三回:「二哥,洗不得澡,坐月子的人弄了水漿致病。」

3. 較為濃稠的液體。如:「豆漿」、「紙漿」、「泥漿」、「血漿」、「岩漿」。

4. 用以黏貼東西的糊狀物。如:「漿糊」、「麵漿」。《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過了二十多天,貢院前藍單取進墨漿去,知道就要揭曉。」《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不是給她燒烙鐵,便是替她刮漿子,混著她都算一樁事。」

5. 以粉汁或米湯浸洗衣服,使之筆挺。如:「晴天裡,把被單上漿晒乾,夜晚蓋上被子,彷彿把太陽也帶進被窩了。」《金瓶梅》第一四回:「倒虧了這個老馮是奴舊時人,常來與奴漿洗些衣裳。」

注音: ㄐㄧ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漿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漿 相關臺灣客語 漿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