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朋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ㄡˇㄖㄣˊㄖㄨˊ:「ㄆㄥˊㄧㄡˇ」、「ㄆㄥˊㄔㄞˊ」、「ㄑㄧㄣㄆㄥˊ」。
  2. ㄐㄧㄝˊㄏㄨㄛˇㄦˊㄔㄥˊㄉㄤˇㄆㄞˋㄖㄨˊ:「ㄆㄥˊㄉㄤˇ」。
  3. ㄒㄧㄤㄅㄧˇㄖㄨˊ:「ㄕㄨㄛˋㄉㄚˋㄨˊㄆ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éng
解釋:
  1. 友人。
    【例】朋友、親朋好友
  2. 集結、勾結。
    【例】朋黨、朋比為奸
  3. 相比、相類。
    【例】碩大無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éng
解釋:
[名]
1.友人。如:「親朋好友」、「朋友」。
2.量詞。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3.姓。如宋代有朋山、朋水。
[動]
1.集結。如:「朋比為奸」。宋.劉克莊〈鵲橋仙.閣中芸冷〉詞:「不交平勃,不遊田竇,也不朋他牛李。」
2.相比、相類。《詩經.唐風.椒聊》:「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î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鳳鳥。《說文解字.鳥部》:「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麟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崐崘,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朋,古文鳳。」

2. 群。《國語.吳語》:「請王厲士,以奮其朋勢。」三國吳.韋昭.注:「朋,群也。」

3. 同類之人。《書經.洛誥》:「孺子其朋。」漢.孔安國.傳:「少子慎其朋黨。」《太平廣記.卷一六九.唐太宗》:「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聰悟,臨難不改節,為官亦無朋黨。」

4. 同也。《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李、杜司職,朋心合力。」唐.李賢.注:「朋猶同也。」

5. 同學、友人。如:「親朋好友」、「朋友」。《周禮.地官.大司徒》:「五曰聯朋友。」漢.鄭玄.注:「同師曰朋,同志曰友。」唐.杜審言〈贈蘇味道〉詩:「輿駕還京邑,朋遊滿帝畿。」

6. 交結。如:「朋比為奸」。《明史.卷二二○.列傳.溫純》:「已,南京給事中陳嘉訓等極論二人陰有所恃,朋比作奸,當亟斥之,而聽純歸,以全大臣之禮。」宋.劉克莊〈鵲橋仙.閣中芸冷〉詞:「不交平勃,不遊田竇,也不朋他牛李。」

7. 相比、相類。《詩經.唐風.椒聊》:「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8. 量詞。古代用於計算貨幣,五貝為一系,二系謂之一朋。《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錫我百朋。」漢.鄭玄.箋:「古者貨貝,五貝為朋。」清.王國維《觀堂集林.卷三.說玨朋》:「然古文朋字確像二系,康成云:『五貝為朋。』五貝不能分二為系,蓋緣五貝一系,二系一朋,後失其傳,遂誤謂五貝一朋耳。」

9. 姓。如宋代有朋山、朋水。

注音: ㄆ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