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藍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ㄧㄢㄑㄧㄥㄙㄜˋㄖㄨˊ:「ㄓㄢˋㄌㄢˊ」、「ㄨㄟˋㄌㄢˊ」、「ㄌㄢˊㄊㄧㄢㄅㄞˊㄩㄣˊ」。
  2.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án
解釋:
  1. 像晴空的顏色。
    【例】蔚藍、湛藍、藍天白雲
  2.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án
解釋:
[名]
1.深青色。像晴空般的顏色。如:「蔚藍」、「湛藍」。唐.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之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2.植物名:(1)馬鞭草科海州常山屬,「大青」之古稱,參見「大青」條。(2)十字花科菘藍屬。一至二年生草本,基生葉蓮座狀,長橢圓形,花序圓錐狀,花黃色。短角果扁橢圓形。全草入藥,亦供提取藍色染料。(3)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葉互生,卵形或橢圓形,穗狀花序長二至五公分,花被五深裂,淡紅色。瘦果寬卵形。可作染料。也稱為「蓼藍」。
3.姓。如戰國時有藍諸。
[形]
1.藍色的。如:「藍天白雲」。唐.李嘉祐〈登秦嶺〉詩:「漢闕青門遠,高山藍水流。」
2.參見「藍縷」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一種可製作顏料的植物,現在專指製出的這種顏色;也指一種顏色。
  2. [[名] ] 姓氏。
音讀: lâm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植物名。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葉互生,為卵形或橢圓形。可作染料。《說文解字.艸部》:「藍,染青艸(草)也。」《詩經.小雅.采綠》:「終朝采藍,不盈一襜。」漢.鄭玄.箋:「藍,染草也。」《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2. 深青色。如晴空般之顏色。如:「蔚藍」、「湛藍」。唐.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之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醒世姻緣》第二九回:「薛教授揀了兩疋極好的腰機,送到染店染了藍,叫裁縫做成了道袍,送與真君。」

3. 藍色的。如:「藍天白雲」。唐.李嘉祐〈登秦嶺〉詩:「漢闕青門遠,高山藍水流。」《紅樓夢》第九二回:「大家打開看時,原來匣內襯著虎紋錦,錦上疊著一束藍紗。」

4. 不加節制。通「濫」。《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淹之以利,以觀其不貪;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清.王聘珍.解詁:「盧(辯)注云:藍猶濫也。」

5. 佛寺,梵語伽藍的簡稱。《五燈會元.卷一七.荊州天皇道悟禪師》:「郡之左有天皇寺,乃名藍也,因火而廢。」

6.「藍縷」:

⑴ 破爛之衣服。《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晉.杜預.注:「藍縷,敝衣。」清末民初.王闓運《湘軍志》:「臣以為蚡冒藍縷,以啟山林;衛文作都,訓農通商。」

⑵ 衣服破爛。《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女眷們各各盛妝鬥富,惟有趙娘子衣衫藍褸。」《紅樓夢》第一回:「這人生得這樣雄壯,卻又這樣藍縷,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說的什麼賈雨村了。」

※或作「藍褸」、「襤褸」、「襤縷」。

7. 姓。《廣韻.平聲.談韻》:「藍,姓。《戰國策》有中山大夫藍諸。」

注音: ㄌ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藍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