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省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ㄇㄨˋ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一]xǐng[二]shě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ㄧˋㄈㄤㄒㄧㄥˊㄓㄥˋㄑㄩㄩˋ˙ㄉㄜㄇㄧㄥˊㄔㄥㄖㄨˊ:「ㄊㄞˊㄨㄢㄕㄥˇ」、「ㄕㄥˇㄓㄥˋㄈㄨˇ」。
  2. ㄐㄧㄝˊㄩㄝㄖㄨˊ:「ㄐㄧㄝˊㄕㄥˇ」、「ㄕㄥˇㄑㄧㄢˊ」、「ㄕㄥˇㄌㄧˋ」、「ㄕㄥˇㄒㄧㄚˋ」、「ㄕㄥˇㄐㄧㄢˇㄩㄥˋ」。
  3. ㄐㄧㄢˇㄕㄠˇㄇㄧㄢˇㄔㄨˊㄖㄨˊ:「ㄕㄥˇㄕˋ」、「ㄕㄥˇㄌㄩㄝˋ」、「ㄕㄥˇㄑㄩㄝˋㄇㄚˊㄈㄢˊ」、「ㄕㄥˇ˙ㄉㄜㄨㄛˇㄆㄠˇㄧˊㄊㄤˋ。」
  4. ㄍㄨˇㄉㄞˋㄍㄨㄢㄕㄨˇㄇㄧㄥˊㄖㄨˊ:「ㄓㄨㄥㄕㄨㄕㄥˇ」、「ㄕㄤˋㄕㄨㄕㄥˇ」。
注音:
解釋:
  1. ㄈㄢˇㄐㄧㄢˇㄊㄠˇㄖㄨˊ:「ㄈㄢˇㄒㄧㄥˇ」、「ㄋㄟˋㄒㄧㄥˇ」、「ㄒㄧㄥˇㄔㄚˊ」、「ㄒㄧㄥˇ」。
  2. ㄊㄢˋㄨㄣˋㄖㄨˊ:「ㄒㄧㄥˇㄑㄧㄣ」、「ㄒㄧㄥˇㄕˋ」、「ㄔㄣˊㄏㄨㄣㄉㄧㄥˋㄒㄧㄥˇ」。
  3. ㄌㄧㄥˇㄨˋㄇㄧㄥˊㄅㄞˊㄖㄨˊ:「ㄐㄩㄝˊㄒㄧㄥˇ」、「ㄒㄧㄥˇㄨˋ」、「ㄈㄚㄖㄣˊㄕㄣㄒㄧ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ěng
解釋:
  1. 古代的一種行政機構名稱。
    【例】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
  2. 介於中央與縣市之間的地方行政層級。
  3. 節約、減少。
    【例】省略、省錢、省吃儉用
注音:
漢語拼音: xǐng
解釋:
  1. 檢討、審察。
    【例】內省、反省
  2. 探望、問候。
    【例】省親、晨昏定省
  3. 明白、察覺。
    【例】省悟、不省人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ěng
解釋:
[名]
1.古代的一種行政機構名稱。如:「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
2.地方行政區域的名稱之一。在縣之上。如:「臺灣省」、「福建省」。
3.宮禁。《三國演義》第二回:「中官統領禁省,漢家故事。」
[動]
1.節約。如:「節省」。《西遊記》第四七回:「你這等家業,也虧你省將起來的。」
2.減少、去掉。如:「省去一道不必要的手續。」
3.不要、休要。宋.黃庭堅〈江城子.畫堂高會酒闌珊〉詞:「倩人傳語問平安。省愁煩,淚休彈。」元.孟漢卿《魔合羅.楔子》:「你可便省煩惱,莫傷懷。」
注音:
漢語拼音: xǐng
解釋:
[動]
1.檢討、審察。如:「內省」、「反省」。《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
2.探望、問候。如:「晨昏定省」。《紅樓夢》第八三回:「前兒貴妃娘娘省親回來,我們還親見他帶了幾車金銀回來。」
3.明瞭、領悟。《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良為他人言,皆不省。」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雖然是眼角兒傳情,喒兩個口不言,心自省。」
4.考校。《禮記.中庸》:「日省月試。」
5.記得、記住。如:「記省」。元.孫仲章《勘頭巾.楔子》:「全不省上青驄,只記得金鍾漫捧,直勸我喫的到喉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í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節約、節省。
  2. [[形] ] 便宜、經濟。
  3. [[名] ] 行政區的劃分之一。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ㄒㄧㄥˇ

1. 探看、察視。《說文解字.眉部》:「省,視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鄭伯與孔將鉏、石甲父、侯宣多省視官具於氾。」《漢書.卷八五.谷永杜鄴傳.谷永》:「唯陛下省察熟念,厚為宗廟計。」

2. 檢討、審察。如:「內省」、「反省」。《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3. 探望、問候。如:「晨昏定省」、「省親」。宋.陸游〈上殿劄子〉:「所謂悅親之道,非薦旨甘,奉輕暖也,非晨昏定省,冬夏溫凊也。」《紅樓夢》第八三回:「前兒貴妃娘娘省親回來,我們還親見他帶了幾車金銀回來。」

4. 明瞭、領悟。《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良為他人言,皆不省。」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雖然是眼角兒傳情,喒兩個口不言,心自省。」

5. 考校。《禮記.中庸》:「日省月試。」《宋史.卷一八.哲宗本紀二》:「庚辰,詔大學合格上舍生推恩免省試,附科場春榜。」

6. 記得、記住。宋.張先〈天仙子.水調數聲〉詞:「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元.孫仲章《勘頭巾.楔子》:「全不省上青驄,只記得金鍾漫捧,直勸我喫的到喉嚨。」

㈡ㄕㄥˇ

1. 古代行政機構名。如:「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明史.卷八一.食貨志五》:「七年,帝乃設寶鈔提舉司。明年始詔中書省造大明寶鈔,命民間通行。」

2. 地方行政區域名,在縣之上。如:「廣東省」、「省會」、「省城」。《儒林外史》第二回:「我如今同了幾個大本錢的人到省城去買貨,差一個記帳的人。」

3. 宮禁。如:「禁省」。《後漢書.卷三七.桓榮丁鴻列傳.桓榮》:「父子給事禁省,更歷四世。」《三國演義》第二回:「中官統領禁省,漢家故事。」

4. 節約。如:「節省」。《西遊記》第四七回:「你這等家業,也虧你省將起來的。」《儒林外史》第二七回:「我把歷年節省的幾兩銀子,拿出來弄一所房子,將來把你嫂子也從京裡接到南京來,和兄弟一家一計的過日子。」

5. 減少、去掉。如:「簡省」。《淮南子.泰族》:「省事之本,在於節用。」《清史稿.卷二五○.列傳.馮溥》:「臨發,疏請清心省事,與民休息。」

6. 不要、休要。宋.黃庭堅〈江城子.畫堂高會酒闌珊〉詞:「倩人傳語問平安。省愁煩,淚休彈。」元.孟漢卿《魔合羅.楔子》:「你可使省煩惱,莫傷懷。」

注音: ㈠ㄕㄥˇ ㈡ㄒㄧ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