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塔契夫,瑪利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llchief, Maria (1925-)
作者: 謝庭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美國芭蕾伶娜,原名貝蒂.瑪麗.塔契夫(Betty Marie Tallchief),她生於奧克拉荷馬州的費爾發斯(Fairfax),據說父母是印地安人,而她是奧薩吉(Osage tribe)部落第一個職業婦女。她的妹妹瑪喬麗(Marjorie)也是名芭蕾舞者,她們在洛杉磯長大,隨伯妮絲拉娃.尼金斯卡(Bronislava Nijinska)及艾內斯特.貝榭(Ernest Belcher)學舞,並且在兩位恩師的舞作中演出。被公認為最優秀的芭蕾伶娜,她的優異技巧,加上舞蹈演員之身,雖然在美國發展,卻成為1940年代早期蒙地卡羅俄國芭蕾舞團(the Ballet Russe de Monte Carlo)四個美籍明星之一。在舞團,她演出雷歐尼得.馬辛(Leonid Mas-sine)所編的《巴黎式歡樂》(Gaite Parisienne)、米契爾.佛金(Mikhail Fokine)所作的《天方夜譚》(Schéhérazade)及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所編的《小夜曲》(Sere-nade)、《皇家芭蕾舞》(Ballet Imperial),特別在《舞蹈協奏曲》(Danses Concertantes, 1944),《夜影》(Night Shadow, 1946)中擔任首席舞者。稍後嫁給巴蘭欽,在1940年代晚期及1950年代初期,她伴其夫婿到巴黎歌劇院(Opéra de Paris)就職,也加入《小夜曲》及《阿波羅》(Apollo)的演出。當他們回到美國創立了芭蕾舞協會(the Ballet Society)和紐約市芭蕾舞團(the New York City Ballet)。從1947年到1965年離開舞團,她在巴蘭欽的大部份作品中演出,例如:《四種氣質》(Four Temperaments, 1946)、《奧菲斯》(Orpheus, 1948)、《火鳥》(The Firebird, 1949)、《傑出的隨想曲》(Capriccio Brillante, 1951)、《天鵝湖》(Swan Lake, 1951)、《馬的半旋轉動作》(Caracole, 1952)、《蘇格蘭交響曲》(Scotch Symphony, 1952)、《胡桃鉗》(The Nutcracker, 1954)等舞劇。曾和尼古拉.馬加藍(Nicholas Magallanes)、佛倫西斯果.蒙雄(Francisco Moncion)及安德列.艾格雷斯基(Andre Eglevsky)搭擋演出。她甚至在電視《巴士》(Omnibus)都能保持同樣的水準,例如:《著名刻印大廳》(the Hallmark Hall of Fame)、《ED 蘇利文劇場》(The Ed Sullivan Show)。演出的電影《莉麗.馬斯》(Lily Mars, 1943)和《百萬元美人魚》(Million Dollar Mermaid, 1953)。從紐約市芭蕾舞團退出後,塔契夫於1950年代在美國及歐洲以無約藝人的身份客串演出彼得.望.迪克(Peter Van Dyke)所編的《灰姑娘》(Cinderella, Hamburg, 1965)中的首席舞者。定居芝加哥,和歌劇芭蕾舞團協力演出,特別為她的學生,重新將巴蘭欽的作品搬上舞台。她嘗試創立一個芭蕾舞團,以她聞名世界的殊榮,奧克拉荷馬州的參議院於1953年甚至定了一天為塔契夫日,場面甚為浩大。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P.W.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塔契夫,瑪利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