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肉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ˋ
部 + 0 畫 = 6 ròu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動物肌膚的總稱。包在骨頭外面,由蛋白質纖維束所構成。如:「雞肉」、「豬肉」、「牛肉」。
  2. 身體。如:「肉體」、「靈肉合一」。
  3. 果實核外可以食用的部分。如:「果肉」、「瓜肉」。
  4. 肉麻:①肌肉感覺麻痺。②因輕浮或虛偽的言行所引起的不舒服感覺。如:「這句話聽起來真肉麻。」
  5. 肉桂:常綠喬木植物。葉子是長圓形,具有三條葉脈。夏天開淡黃色小花,結紫黑果實。樹皮氣味辛烈。樹皮、種子、根皮、嫩枝等都可作成香料,或磨碎製成桂油,可入藥,有止痛、健胃等療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肉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òu
解釋:
  1. 動物體中由蛋白質、纖維素等構成的柔韌組織,用以包住骨骼。
    【例】肌肉、雞肉、豬肉
  2. 身體。
    【例】肉身、肉體
  3. 蔬果除去皮核等可以食用的部分。
    【例】果肉、棗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òu
解釋:
[名]
1.動物體中包住骨骼的柔韌物質。如:「肌肉」、「雞肉」、「豬肉」、「牛肉」。
2.身體。與「精神」相對。如:「靈肉一致」、「肉體」。
3.蔬果除去皮核的部分。如:「果肉」。《文選.蔡邕.為陳留太守上孝子狀》:「舅偃哀其嬴劣,嚼棗肉以哺之,未見食。」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四.雜志一》:「閩中荔枝,核有小如丁香者,多肉而甘。」
4.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柔軟不脆。如:「這西瓜瓤兒太肉。」
[副]
行動遲緩。如:「肉得慌」、「做事真肉」。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動物體中介於皮和骨骼之間的柔韌組織。
    例如:骨佮肉 kut kah bah(骨頭和肉)。
  2. [名] 果核外可以食用的部分。
    例如:龍眼乾肉 lîng-gíng-kuann bah。
  3. [名] 刀刃以外的刀身部分。
    例如:刀肉 to-bah。
  4. [名] 以肉類為材料作成的食品。
    例如:肉酥 bah-soo(肉鬆)、肉乾 bah-kuann、肉圓 bah-uân。
  5. [形] 指人豐腴的樣子。
    例如:生做肉肉肉。Senn tsò bah-bah-bah. (長得肉肉的。)
音讀: jio̍k/li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軀體、身體。
    例如:出賣肉體 tshut-bē jio̍k-thé(出賣身體)。
  2. [名] 與骨相連的部分。
    例如:骨肉同胞 kut-jio̍k tông-pau(比喻血緣相同)。
  3. [動] 做為食物,任意宰割。通常與魚並用。
    例如:魚肉鄉民 gû-jio̍k hiong-bîn。
音讀: h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