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ǐ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ǎ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ǎn |
解釋:
[名] 1.植物名。即大棗。鼠李科棗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卵形,邊緣具鈍鋸齒。夏季開淡綠色花,成聚繖花序。核果呈長橢圓形,成熟時為金紅色。《爾雅.釋木》:「洗,大棗。」 2.姓。如明代有洗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sé/sué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ㄒㄧㄢˇ 1. 洗腳。《說文解字.水部》:「洗,洒足也。」《史記.卷九七.酈生陸賈列傳.酈生》:「沛公方倨床,洗足。」漢.王充《論衡.譏日》:「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實等也。」 2. 植物名。即大棗。鼠李科棗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卵形,邊緣具鈍鋸齒。夏季開淡綠色花,成聚繖花序。核果呈長橢圓形,成熟時為金紅色。《爾雅.釋木》:「洗,大棗。」 3. 「洗然」: ⑴ 明朗清晰,有條不紊的樣子。《新唐書.卷一二七.列傳.張嘉貞》:「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唐.司空圖〈月下留丹灶詩序〉:「跡雖顯奇,道必體正,故為物怪之所中者。見之莫不洗然。」 ⑵ 肅敬莊嚴的樣子。西晉.潘岳〈夏侯常侍誄〉:「子乃洗然,變色易容。」 ⑶ 恬靜安適的樣子。西晉.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吾子洗然,恬淡自逸。」唐.杜甫〈營屋〉詩:「洗然順所適,此足代加餐。」 4. 姓。如明代有洗光。 ㈡ㄒㄧˇ 1. 古代用以盛水之盥洗器具,猶如今之臉盆。《儀禮.士冠禮》:「夙興設洗,直於東榮。」漢.鄭玄.注:「洗,承盥洗者,棄水器也。」 2. 以水或溶劑滌除汙穢、汙垢。《詩經.大雅.行葦》:「或獻或酢,洗爵奠斝。」《西遊記》第四八回:「只見陳家老者,著兩個僮僕,掃開道路,又兩個送出熱湯洗面。」 3. 清除、洗雪。如:「洗冤」。《後漢書.卷六五.皇甫張段列傳.段熲》:「洗雪百年之逋負,以慰忠將之亡魂。」《老殘遊記》第一九回:「沒到十天,撫臺又派了個白大人來。真是青天大人!一個時辰就把我家的冤枉全洗刷淨了。」 4. 殺盡或搶光。如:「血洗」、「一幫搶匪把全村的人都洗了。」 5. 照相之顯影。如:「沖洗相片。」 |
|
注音: | ㈠ㄒㄧㄢˇ ㈡ㄒㄧ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洗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