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糜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ㄋㄨㄥˊㄓㄡㄖㄨˊ:「ㄖㄡˋㄇㄧˊ」。
  2. ㄌㄢˋㄖㄨˊ:「ㄇㄧˊㄌㄢˋ」。
  3. ㄌㄤˋㄈㄟˋㄖㄨˊ:「ㄇㄧˊㄈㄟˋ」。
  4.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糜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濃稠的稀飯。
    【例】肉糜、食糜啖脯
  2. 爛。
    【例】糜爛
  3. 浪費。
    【例】糜費
  4.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濃稠的稀飯。漢.曹操〈苦寒行〉:「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水滸傳》第四七回:「那老人篩下兩碗白酒,盛一碗糕糜,叫石秀吃了。」
2.姓。如三國時魏國有糜信。
[動]
1.耗、費。唐.韓愈〈進學解〉:「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廩粟。」
2.毀傷。戰國燕.麴武〈報燕太子書〉:「今太子欲滅悁悁之恥,除久久之恨,此實臣所當糜軀碎首而不避也。」
[形]
爛、腐敗。如:「他的生活十分糜爛。」
注音:
漢語拼音: méi
解釋:
參見「糜子」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muê/bê
又音: muâ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稀飯。
  2. [[名] ] 像稀飯一樣糊糊的東西。
音讀: m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ㄇㄧˊ

1. 稀飯。段注本《說文解字.米部》「糜,糝糜也。」清.段玉裁.注:「以米和羹謂之糝,專用米粒為之,謂之糝糜。」漢.曹操〈苦寒行〉:「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水滸傳》第四七回:「那老人篩下兩碗白酒,盛一碗糕糜,叫石秀吃了。」

2. 軟爛、腐敗。漢.王充《論衡.書虛》:「煮湯鑊之中,骨肉糜爛。」西晉.潘岳〈西征賦〉:「投宮火而焦糜,復灰熛而俱滅。」

3. 毀傷。東周戰國.麴武〈報燕太子書〉:「今太子欲滅悁悁之恥,除久久之恨,此實臣所當糜軀碎首而不避也。」唐.陳子昂〈為張著作謝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剋躬自勵,期效萬一,補過酬恩,灰軀糜骨,以甘心願。」

4. 耗用、花費。《晉書.卷七七.列傳.何充》:「供給沙門以百數,糜費巨億而不吝也。」唐.韓愈〈進學解〉:「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廩粟。」

5.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糜信。《古經解鈎沈》卷一上:「糜信,字南山,東海人,樂平太守。」

㈡ㄇㄟˊ

泛指黍類之不黏者。《大戴禮記.夏小正》:「(五月)初昏大火中……種黍菽糜時也。」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一一.中阿含經》:「穄米,《蒼頡篇》云:『大黍也。』又云:『似黍而不黏,關西謂之糜。』是也。」

注音: ㈠ㄇㄧˊ ㈡ㄇ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糜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