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羅馬希臘化教育運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llenistic Education Movement in Rome
作者: 王連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羅馬自西元前一四六年征服希臘以後,希臘文化滲入羅馬,無形中漸漸改變傳統的羅馬社會與教育,也影響原始的羅馬生活與精神,占據了羅馬人的心靈,史稱羅馬希臘化時期,也稱「希羅文化」。
  羅馬人以軍事征服希臘,而希臘人卻以文教征服羅馬,是羅馬希臘化教育背景的具體證明。自希臘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以後,希臘各色各樣的冒險家、人文學者,尤其文法、修辭、哲學、藝術及自然科學等教師,大批地湧入羅馬,不但使整個羅馬社會與文化,顯露廣受希臘文化薰陶所散發的氣息,也使羅馬的學校教育活動,走出以家庭教育為本的傳統模式,發展為一種教育制度,這是羅馬教育興盛期的教育。
  羅馬後期的新式教育,一方面模仿希臘教育制度,創設適於其社會需要及合於實用文化的良好制度,一方面引進希臘的教育方法,改進其學校教育實施;不但擴大羅馬人修讀希臘語文的教育範圍,也使羅馬公立教育制度得以建立。
  希臘化羅馬時代的小學教育,六至十二歲的男女兒童皆可入學,接受實用課程的基礎教育,包括文字教育與算術教學,但並不授以音樂、體育。羅馬小學教師,大多為奴隸或希臘難民,不但社會地位不高,亦不具創造思考教學,僅模仿傳統教學法而已;但管訓嚴厲,實施體罰,對兒童生活管理頗具效果。
  希臘化羅馬時代所設置的中等學校,並不是羅馬人的創舉,而是羅馬人接觸希臘文化,受希臘文化陶冶,模仿當時東方各地所設立的中學所建立的教育制度。其主要目的在於擴大羅馬人教育的領域,提高其基本知識的內涵,專注於希臘語文及拉丁語文的雙語教育,尤重文法一科的語文課程;雖並未加入音樂及體育課程,但文法中學的性質卻很明顯,乃是一種具有希臘形式,卻是羅馬內容的教育制度。羅馬中等學校,收十歲至十二歲青少年,修業四年至六年,研習荷馬作品、希臘悲劇和拉丁的文學作品;其教師不是由希臘學者,就是由有希臘文化學養的羅馬文法家來擔任,負責希臘語文及拉丁語文的教學工作,故有「文法師」(Grammatics)之稱。
  希臘化羅馬時期的高等教育,雖採希臘教育制度的形式,卻不像希臘人專注科學及哲學的高深學術研究,而重視羅馬社會的實用學識。是以這時期羅馬的高等教育,有其實用的特質,尤重修辭與演說的教學,因而在其教育內容與設施上自有其特殊精神,而與希臘的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在教育內容上,羅馬十六歲至十八、十九歲的青年人修辭學校,修讀修辭專業課程,熟練口語表達技巧,增強其演講與雄辯的能力,為其進身公職、服務社會的準備。羅馬青年於修辭學校結業之後,為進一步專精修辭學,得入羅馬大學再行專門研習歷史、文學、政府、哲學、法律及科學等課程,而成為學識淵博的雄辯人才。
  羅馬希臘化的教育制度與設施,是從希臘教育制度轉變而來;但在許多方面卻不同於希臘,而有其獨特的實用精神。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教育系統,為實現以政治為標的之羅馬理想,作了最好的服務。舉凡依羅馬精神制定的制度,不但對實用課程的學習,非常注重教學方法及其技巧的運用,而且對優秀公民與傑出演說家的培育,更視為國家最實用的教育目的。然其缺點則在於缺乏遠大的教育目標,過於現實功利,也因之使其教育內容狹隘,如:初等教育的文學學校及中等教育的文法學校,未列音樂、體育、舞蹈等課程,高等教育的修辭學校,亦不很重視哲學和自然科學的課程;結果是造成羅馬人過分重視現實生活,以至羅馬末期的社會生活,趨向貪歡酒色、政治腐化,終難逃帝國破滅的厄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羅馬希臘化教育運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