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名有三科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名有三科」見於尹文子〔大道上〕,是說名辭有三類,即命物之名(物名)、毀譽之名(判斷辭)和況謂之名(形容辭)。
  尹文說命物之名,如方圓黑白,這一類指具體而有形相可見者,多數用於器物,如其為名所下的一個定義:「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則名不可差。」又說:「有形者必有名。」亦如荀子所說「循名以責實」,即是名根據實物而定,然後出名便可知道所指的實物是什麼,這類名辭在約定俗成之後,爭議較少。
  毀譽之名,尹文說是指「善惡貴賤」,這一類是判別之名,善惡是價值或道德判斷,貴賤則是古代依政治地位之有無和高下而做的區分。貴賤之別有事實為據,容易判定;善惡既不依於政治地位,又無方圓黑白的形相,是尹文所說的「有名者未必有形」的一類,這一類「名而不可尋(形)」,只能由「名以檢其差」而明其「理」,然後「善名命善,惡名命惡;善有善名,惡有惡名。」於是有了「賞善罰惡」的行事。至於善惡的判別,就通篇文字看,大致上在於仁賢與囂頑,公正與貪私不同而定。(參見「正名分」)
  況謂之名,尹文說是指「賢愚愛憎」。賢愚一方面在才質之別,出自性情;一方面在行為表現,責在個人。並且和善惡相關。尹文說:「聖賢仁智,命善者也;頑囂(音一ㄣˊ,意為愚蠢奸詐)凶愚,命惡者也。」至於愛憎,本諸人與生俱來的好惡之情,從這兩種情感本身說,愛或好屬積極方面,憎或惡屬消極方面,在作用上似乎前者近於善,後者可能近於惡,不過關鍵並不在此,而是在於是否愛其所當愛,惡其所當惡,是要以理性指引為依歸;若要做價值判斷,在於所為或所惡的客體上。僅就形容辭而言,尹文便把愛憎與賢愚放在一類,以指示情感之別。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名有三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