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結懸鶉 - 教育百科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即「鶉衣百結」。見「鶉衣百結」條。01.宋.趙崇嘏〈鷗渚微吟.書事〉詩:「東鄰老翁寒不寐,百結懸鶉收悲涕。」 |
|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鶉衣百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鶉衣百結」係由「鶉衣」及「百結」二語組合而成。
「鶉衣」是出自《荀子.大略》。根據記載,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孔子死後,他到西河講學,魏文侯相當敬重他,尊他為師。雖然如此,他仍然甘於清苦的生活,衣服像鶉鳥短禿的尾巴一樣,破舊不堪。
「百結」則是出自晉.王隱《晉書》。根據記載,西晉初年時,有一個叫董京的人,常披頭散髮,放蕩不羈。每當他到洛陽街上行乞,便撿拾碎布結成衣服穿在身上,號稱「百結」,別人要給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鶉衣百結」,用來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
|
典源: 此處所列為「鶉衣百結」之典源,提供參考。 1、「鶉衣」:《荀子.大略》子夏(1)貧,衣若縣鶉(2)。人曰:「子何不仕?」曰:「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吾不復見。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爭利如蚤甲而喪其掌。」
〔注解〕 (1) 子夏:卜商(西元前507∼前400),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為孔子弟子,擅長文學,精研《詩》教。孔子歿後,子夏講學於西河,魏文侯師事之。 (2) 縣鶉:懸掛著的鶉鳥。鶉尾短禿,形似敝衣,因以形容衣服破爛。縣,音ㄒㄩㄢˊ,繫、掛。同「懸」。鶉,音ㄔㄨㄣˊ,鵪鶉,形似雛雞,頭小尾短而圓胖,羽毛以赤褐色為主,善走而不善飛,以種子、穀類、昆蟲等為食。。 2、「百結」:晉.王隱《晉書》(據《藝文類聚.卷六七.衣冠部.衣裳》引)董威輦(1)每得殘碎繒(2),輒結以為衣,號曰百結。 〔注解〕 (1) 董威輦:董京,字威輦,西晉人,生卒年不詳。太始初至洛陽,行乞於街,著作郎孫楚與之語,奇而載歸。數年後留詩即去,不知所終。 (2) 繒:音ㄗㄥ,古代絲織品的總稱。 |
|
書證:
01.宋.趙崇嘏〈鷗渚微吟.書事〉詩:「東鄰老翁寒不寐,百結懸鶉收悲涕。」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百結懸鶉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