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隔空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istance Education
作者: 黃富順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隔空教育係指大多數的情形下師生並不直接互動,而經由教學機構設計系統性的教材來幫助學習者,使學習者直接與教材互動,學習者與教師或教育機構間並具有雙向溝通機會的一種教育方式。隔空教育起源於函授教育,其成為成人教育實施的主要方式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國際間正式接受「隔空教育」的名詞係在一九八二年。該年國際函授教育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 ICCE)正式更名為「國際隔空教育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Distance Education, ICDE)。從此,隔空教育的名詞乃正式在國際上確立,逐漸地被普遍接受。學者對隔空教育的界定相當的重點。有從結構的多,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他們的看法,故所下定義各有觀點,強調師生的分離,例如瑞士學者荷姆柏格(B. Holmberg)即是;有強調傳遞過程者,如美國學者穆爾(M. Moore);有強調工業化特色者,如德國學者皮德思(O. Peters)。茲依據有關學者的見解,歸結隔空教育的特性如下:
  1.隔空教育是一種不直接接觸的教育方式: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習者在大部分的時間,甚至全部時間均不在一起。
  2.隔空教育的教材是預先製作的:教材通常是印刷品,但有時以媒體呈現,如錄音、錄影帶、電視或廣播節目、實驗材料袋等,課程設計的原則在於自我教學,提供個人在沒有教師的支持下進行學習。
  3.學習者與教育機構間有雙向溝通的機會:此種溝通在多數的情況下,係直接透過作業的繳交及電話來進行。
  4.隔空教育是一種個別化的學習:不管何種社會,基於何種目的,教育過程的最重要目標都是在於促進學習者的個別學習。
  5.隔空教育是一種大眾傳播媒介的教學活動:不僅省錢,而且可以達到廣大的民眾,課程的發展也較為容易。
  6.隔空教育應用工業化的方法製作教材:這些方法包括計畫、合理化過程、分工、銷售、自動化、控制和品管等。
  7.隔空教育是一種有計畫的教育性對話(didactic conversation):藉由教材的安排,使學習者與教師及教學機構作溝通。對話分為直接與間接兩種。直接係以電話或作業作媒介;間接係指內在化的對話,即學生思考教材或作練習,而產生的間接的互動。
  隔空教育是一個概括性的名詞,它常包括函授教育、電視教學、廣播教學等,並與獨立學習、個別化學習、校外學習、開放學習等有關,有時甚至與這些名詞交互為用。此一名詞的使用,已相當普遍,亦有譯成「遠距離教育」者,尤其在大陸地區,此一譯法相當普遍。至於「隔空教學」一詞係指隔空教學機構所實施的教學方式,較偏向從教師或教學機構的立場出發;而「隔空學習」,則係指採取隔空方式進行有組織的學習活動,通常係從學習者的觀點出發。這兩個名詞經常與「隔空教育」一詞相互為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隔空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