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果共和國學校制度 - 教育百科
剛 | |
果 | |
共 | |
和 | |
國 | |
學 | |
校 | |
制 | |
度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chool System in Republic of the Congo |
作者: | 蔡清華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剛果共和國(Republic of Congo)位於非洲中西部,原為法國殖民地,於一九六○年八月十五日獨立。該國橫跨赤道,西與加彭交界,已與喀麥隆、中非共和國相連,東部和南部與剛果民主共和國(前稱薩伊)接壤,西南則與大西洋、安哥拉為鄰,面積三十四萬二千平方公里,約為臺灣之十倍大。根據一九九一年七月之統計,剛果人口有二百三十萬九千四百四十四人,包括十五個種族,分屬七十五個部落 ,多屬班圖人(Bantu)。官方語言為法文;據估計,十五歲以上的人口識字率約為百分之五十七。 剛果的資源原以木材為大宗,近年來已為石油所取代,雖然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之百分之七十五公上,石油產值已提供政府總預算之三分之二左右。近年來國際油價下滑,連帶也使該國經濟受到影響。一九九○年的統計,該國平均國民所得為一千零五十美元。 剛果共和國的學制如附圖所示,為基礎教育十年、中等教育三年的學校制度,前十年屬義務教育,全部免費。基礎教育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六年,相當我國之小學教育,學童在六歲入學。目前就學率已接近百分之百,可惜在質的方面不盡理想,許多班級擠進一○○至一五○名學生就讀,都市地區實施兩部制教學更屬常見,修畢第一階段課程者須參加小學教育證書考試(certificat d'études primaires élémentaires, CEPE),由於留級率偏高,進入第二階段且從未留級過之學童不到百分之十。第二階段教育屬於初中程度,修業四年,學生可以選擇進入初級中學(colleges of general and polytechnical education, CEGP)接受通才教育,或是進入職業中心(CP)接受職業訓練。修畢此階段課程者須參加考試,及格者取得普通教育證書(brevet d'études moyennes générales, BEMG),據稱錄取率約為百分之二三.八。初中畢業生須在通過競爭激烈的入學考試以進入高中就讀,否則多半進入技術學校、農業學校或師資訓練機構求學。高中修業三年,畢業者須取得會考證書(baccalauréat)以便進入大學就讀,通過率約為百分之二十點四。高等教育原仰賴法國在原法屬赤道非洲四邦所建立的國際合作性質的大學,自從該大學在一九六○年代後期解體之後,剛果在一九七二年建立布拉薩市(Brazzaville,剛果原名)大學,一九七七年改稱Marien Ngouabi大學,共有學生約七千名,包括四個學院:法學與經濟、理學、藝術、教育,及三所附設機構:教育科學研究中心、綜合技術中心、衛生科學中心。學費一律全免,教師也均為公務員。 教育行政方面,中央設有國家教育部(Ministry of National Education),掌理全國教育事務;地方上則在九個省及首都設有教育行政單位主管當地教育業務。教育經費約占政府總預算之百分之二三.六(一九八○年),各級政府之分配比例約為:小學百分之三五.八,中學百分之二九.一,大學百分之二四.三。 中小學師資嚴重不足。小學及中學內合格教師之比例僅分別為百分之三十二與百分之十六。目前欲擔任小學教師者須接受至少三年之師資培育學程,欲擔任初中教師者則須修畢高中課程,並且在大學的教育科學研究中心接受兩年的訓練。至於高中教師則須大學各學系畢業才行。 剛果未來教育發展有下列困難亟待解決:班級人數亟須降低以提升教育素質,一般大眾重視人文輕視理工的現象阻礙經建人才之培養,如何以母語取代法語作為教學語言。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剛果共和國學校制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