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攝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ㄑㄩˇㄖㄨˊ:「ㄕㄜˋㄑㄩˇ」、「ㄕㄜˋㄏㄨㄣˊ」。
  2. ㄆㄞㄓㄠˋㄖㄨˊ:「ㄕㄜˋㄧㄥˇ」、「ㄆㄞㄕㄜˋ」。
  3. ㄉㄞˋㄌㄧˇㄖㄨˊ:「ㄕㄜˋㄌㄧˇ」、「ㄕㄜˋㄓㄥˋ」、「ㄕㄜˋㄒㄧㄥˊ」、「ㄕㄜˋㄨㄟˋ」。
  4. ㄍㄨㄢˇㄌㄧˇㄖㄨˊ:「ㄊㄨㄥˇㄕ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攝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
解釋:
  1. 吸引、收納。
    【例】攝取、攝影、勾魂攝魄
  2. 治理、管轄。
    【例】統攝
  3. 代理、兼理。
    【例】攝政、攝理、攝行
  4. 保養、維持。
    【例】攝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
解釋:
[動]
1.引持、牽提。《漢書.卷三二.張耳陳餘傳》:「吏嘗以過笞餘,餘欲起,耳攝使受笞。」
2.整理。《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
3.維持、保持。《國語.晉語四》:「姓利相更,成而不遷,乃能攝固,保其土房。」
4.留取、收。如:「攝影」、「拍攝」、「攝取鏡頭」。
5.吸引、吸取。如:「勾魂攝魄」。唐.顧況〈廣陵白沙大雲寺碑〉:「磁石攝鐵,不攝鴻毛。」《西遊記》第二○回:「把我師父攝了,倒轉問我做甚!」
6.捉拿、拘捕。如:「勾攝」。《國語.吳語》:「攝少司馬茲與王士五人。」
7.統轄、管理。如:「統攝」。《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人君者,攝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維。」
8.代理、兼理。如:「攝政」。《孟子.萬章上》:「堯老而舜攝也。」唐.陳鴻〈東城老父傳〉:「老人見黃門侍郎杜暹出為磧西節度,攝御史大夫,始假風憲以威遠。」
9.輔佐、幫助。《詩經.大雅.既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10. 迫近、夾處。《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11. 保養。如:「攝生」。南朝梁.沈約〈神不滅論〉:「虛用損年,善攝增壽。」
注音:
漢語拼音: niè
解釋:
[形]
安定的。《集韻.入聲.帖韻》:「攝,攝然,安也。」《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天下攝然,人安其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ia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吸取、捉走。通常指被鬼魂妖精吸走、抓走神魂。
  2. [[動] ] 憋住、強忍住。
  3. [[動] ] 皺、枯萎。
  4. [[動] ] 打摺、摺疊。
  5. [[動] ] 退縮、畏縮或躊躇。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ㄕㄜˋ

1. 牽引。《說文解字.手部》:「攝,引持也。」《漢書.卷三二.張耳陳餘傳》:「吏嘗以過笞餘,餘欲起,耳攝使受笞。」宋.蘇軾〈後赤壁賦〉:「予乃攝衣而上。」

2. 統轄、管理。如:「統攝」。《後漢書.卷六六.陳王列傳.陳蕃》:「人君者,攝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維。」《隋書.卷五○.列傳.郭榮》:「請於州鎮之間更築一城,以相控攝。」

3. 輔助。《詩經.大雅.既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4. 代理、兼理。如:「攝政」。《孟子.萬章上》:「堯老而舜攝也。」唐.陳鴻《東城老父傳》:「老人見黃門侍郎杜暹出為磧西節度,攝御史大夫,始假風憲以威遠。」

5. 維持、鞏固。《國語.晉語四》:「姓利相更,成而不遷,乃能攝固,保其土房。」《國語.楚語上》:「悛而不攝。」三國吳.韋昭.注:「攝,固也。」

6. 整理。《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後漢書.卷二○.銚期王霸祭遵列傳.銚期》:「(期)被創中額,攝幘復戰,遂大破之。」

7. 保養。如:「攝生」、「善自珍攝」。南朝梁.沈約〈神不滅論〉:「虛用損年,善攝增壽。」明.袁宏道〈乞改稿一〉:「或者斷緣謝事,靜攝數月,庶其有瘳。」

8. 被包夾。《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9. 捉拿、拘捕。如:「勾攝」。《國語.吳語》:「攝少司馬茲與王士五人。」《明史.卷一六五.丁瑄列傳》:「縣逮茂七,不赴,下巡檢追攝,茂七殺弓兵數人。」

10. 勾取、吸取、拿取。如:「攝取」、「攝食」。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咚咚衙鼓響,公吏兩邊排,閻王生死殿,東嶽攝魂臺。」《野叟曝言》第四三回:「有萬夫不當之勇,能壓生咒死,攝魄鉤魂。」

11. 吸引。唐.顧況〈廣陵白沙大雲寺碑〉:「磁石攝鐵,不攝鴻毛。」

12. 拍照。如:「攝影」、「拍攝」、「攝製」。

13. 姓。如春秋有攝叔。

㈡ㄋㄧㄝˋ

安定。《集韻.入聲.帖韻》:「攝,攝然,安也。」《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天下攝然,人安其生。」

注音: ㈠ㄕㄜˋ ㈡ㄋ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攝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