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偃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ǎn
解釋:
  1. 仰臥、仆倒。
    【例】偃臥、偃旗息鼓、風行草偃
  2. 停止、止息。
    【例】偃兵、偃息、偃武修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ǎn
解釋:
[動]
1.仰臥。《詩經.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巳于行。」《文選.謝靈運.遊南亭詩》:「逝將候秋水,息景偃舊崖。」
2.仆倒、倒伏。《書經.金縢》:「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儀禮.鄉射禮》:「東面偃旌,興而俟。」
3.覆蓋。如:「偃蓋」。唐.張喬〈尋桃源〉詩:「水垂青靄斷,松偃綠蘿低。」
4.停止、平息。《書經.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唐.杜甫〈寄題江外草堂〉詩:「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
[名]
1.堤防。《周禮.天官.䱷人》:「䱷人掌以時䱷為梁。」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梁,水偃也。」
2.姓。如晉代有偃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iá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二人角力,將對方摔倒。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仰、仰臥。《說文解字.人部》:「偃,僵也。」清.段玉裁.注:「凡仰僕曰『偃』,引申為凡仰之偁。」《詩經.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巳於行。」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人擁的我前合後偃。」

2.仆倒、倒伏。《書經.金縢》:「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儀禮.鄉射禮》:「東面偃旌,興而俟。」

3.覆蓋。唐.馬戴〈下第再過崔邵池陽居〉詩:「離雲空石穴,芳草偃郊扉。」唐.張喬〈尋桃源〉詩:「水垂青靄斷,松偃綠蘿低。」

4.停止、平息。《書經.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唐.杜甫〈寄題江外草堂〉詩:「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

5.廁所。《莊子.庚桑楚》:「觀室者,周於寢廟,又適其偃焉。」晉.郭象.注:「偃謂屏廁。」唐.柳宗元〈天說〉:「窾墓以送死,而又穴為偃溲。」

6.堤防。通「堰」。《周禮.天官.䱷人》:「䱷人掌以時䱷為梁。」鄭玄注引漢.鄭司農云:「梁,水偃也。」唐.司空圖〈次韻和秀上人游南五臺〉詩:「危松臨砌偃,驚鹿驀溪來。」

7.姓。如晉代有偃籍。

注音: ㄧ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偃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