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最低能力測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inimum Competency Testing
作者: 郭玉霞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最低能力測驗是指學生將晉級或畢業時,為了判斷他們是否已具備晉級或畢業所要求的最低能力,所舉辦的測驗。這項測驗有其特殊含意,其中「最低」所指的表現水準是適當而非卓越,其強調「能力」而非成就,是希望精熟這些能力者能將其用在實際生活上或是後來的學校經驗上。
  要求學生對具備最低的能力在一九七○年代的美國,形成了一股風潮。有許多州通過決案,在高中生畢業時要求其通過基本能力的測驗,有些州對小學畢業生亦做同樣的要求。而對於沒有通過考試學生的處置方式,各州的做法並不相同。通常,學校會為這些學生安排特定的補救教學,使他們練習考試的技巧或熟練考試的內容或要求的能力;也有些州不發給學生畢業證書,只發給學生完成學業的證明。
  這項測驗大都係效標參照測驗。行政當局會公布這項測驗所欲達到的目標,並陳述理想的結果。這些目標係由政策小組所建議,政策小組可能是被選出的教育委員,或由家長、教師、行政人員及民意代表所組成的任務小組。這項測驗的編製有些州是交給學校人員來設計,並由測驗專家協助,另有些州則與測驗編製機構簽約,由這些機構來負責。
  這項測驗的發展與執行有若干準則已取得共識:(1)測驗的說明必須清楚、公開,提供所有學生有機會來準備考試;(2)測驗必須評量認知技能;(3)須訂定通過的標準;(4)留意文化偏見;(5)由於測驗不是完美的,因此對學生晉級或畢業的決定應依據其他更多的資料;(6)可藉測驗的實施來改善教育品質。這項測驗大都採選擇題的型式,因為評分較容易,但是引起大眾對其效度的質疑。
  通過測驗的標準應如何訂定,是這項測驗引起爭議的一個焦點。這個標準必須對於社會、學校或是學生都有意義。這個標準也會影響測驗的信度。學校傾向於訂定較低的標準,但是忽略了較低的標準將會使社會為這些應留校而仍通過者付出的代價。
  設置最低能力測驗通常是政治的壓力,而較少是教育上考慮的結果。在美國,有絕大多數的州設置了這項測驗,然而部分教育學者對於這項測驗可能導致學生的平庸而非卓越感到憂慮,因為這項最低標準可能被當成是最高的目標。亦有其他學者表示樂觀,因為確保學生每晉一級都能達到最低的標準,即證實了學生確實在學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最低能力測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