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片言九鼎 - 教育百科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釋義:
猶「一言九鼎」。見「一言九鼎」條。01.宋.王子俊《格齋四六.卷二.謝李憲特薦》:「敢期剡牘併錄陳人,三豪輒濫於一名,片言良重於九鼎。」02.明.茅維《醉新豐》第二齣:「況老先生翰苑高名,片言九鼎,怎好輕易干瀆?」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一言九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首都邯鄲被圍,情況相當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想聯合楚國來抵抗秦國。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平原君就接納他。到了楚國,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毛遂仗劍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勢,義正詞嚴,氣勢凌人,楚王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平原君完成任務回到趙國後,讚賞毛遂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呂還要有份量。毛先生的口才,真是比百萬軍力還要強大。」自此便一直將毛遂奉為上賓。後來「一言九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說話很有分量。後亦用於形容說話很有信用。
典源:
此處所列為「一言九鼎」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平原君(1)已定從(2)而歸,歸至於趙(3),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4)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5),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6)。毛先生以三寸之舌(7),彊(8)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注解〕 (1) 平原君:?∼西元前351,名勝,戰國趙武靈王之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2) 從:通「縱」,指合縱,是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 (3)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與韓、魏分晉立國,都邯鄲,後為秦所滅。 (4) 毛先生:即毛遂,生卒年不詳。戰國時趙平原君的食客,初無表現,後自薦隨平原君至楚,與楚王定約立功。 (5)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6) 九鼎大呂:傳國寶器,比喻分量極重。九鼎,夏禹所鑄的九口大鼎,象徵九州。大呂,周廟大鐘。 (7) 三寸之舌:形容能言善道的口才。見「三寸不爛之舌」。 (8) 彊:音ㄑ|ㄤˊ,同「強」。
書證:
01.宋.王子俊《格齋四六.卷二.謝李憲特薦》:「敢期剡牘併錄陳人,三豪輒濫於一名,片言良重於九鼎。」
02.明.茅維《醉新豐》第二齣:「況老先生翰苑高名,片言九鼎,怎好輕易干瀆?」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片言九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