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希臘檔案管理 - 教育百科
古 | |
希 | |
臘 | |
檔 | |
案 | |
管 | |
理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劉群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古希臘指西元前2000年左右至西元前30年以巴爾幹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沿岸為中心的奴隸制國家。早期的希臘文明起源於克里特和邁錫尼,西元前2,000年初就出現了象形文字,後被簡化,稱線形文字A。在克里特島的費斯圖斯王宮遺址,考古學家發現寫有線形文字A的泥板150塊,但至今未能破譯;還有約屬西元前1700年左右的著名的「費斯圖斯圓形泥板」,用象形文銘刻。1900年在克里特島克諾索斯王宮發現4,000塊泥板,是用線形文字B刻寫的,屬西元前1400年的遺物。它們被裝在木箱和石膏箱裏,占了王宮的兩個房間,表明當時已有了專門的檔案庫,並有一定的書寫、登記和清點制度。線形文字B已被破譯,證明這些泥板主要是租稅表和財產清單,記述了其他城邦向克里特納貢的情況。1939年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皮洛斯王宮遺址,也發現用線形文字B書寫的1,200塊泥板檔案。從旁邊殘存的青銅閤頁可知,泥板會被存放在箱子裏。 西元前8至前6世紀,希臘諸城邦先後興起。由於管理的需要,文件也逐漸增多,官署所在地或神廟往往就成了檔案保管處所,稱城邦檔案館或神廟檔案館。在貴族執政的城邦,檔案通常存放在阿波羅神廟裡。如德爾斐城邦的阿波羅神廟,保存著周圍12個城邦結成的近鄰同盟的會議紀錄和法令,以及祭司的預言書等,是一個檔案保管中心。在民主制的城邦,檔案通常存放在平民所崇拜的眾神神廟裡,如雅典城邦的密特倫神廟檔案館。西元前5世紀,平民獲得保管國家文件的權利,在五佰人會議大廈專設保管五佰人會議和公民大會文件的處所。雅典城邦的法令、最高負責人的報告、外交條約、財政文書,以及其他機關和重要人物的檔案等,均保存在新建的密特倫神廟檔案館裏。三大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的悲劇國定本也藏在這裏,可見該檔案館兼有圖書館的某些職能。檔案館的文件主要供機關使用,但也准許私人抄錄。檔案館有專職人員管理,具體工作由國家奴隸執行。 西元前4世紀初,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病死,他所建立的帝國分裂為希臘、馬其頓王國、埃及王國、敘利亞王國、帕伽馬王國等。各國國王在其宮廷中都設有檔案館,但不得其詳。一些王國的圖書館則聞名於世,如亞歷山大圖書館、帕伽馬王國圖書館等。這些圖書館也藏有大量的檔案材料。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古希臘檔案管理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