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噦 - 教育百科
噦 |
|
- 部首 口
- 部首外筆畫 13畫
- 總筆畫 16畫
- 漢語拼音 yuēhu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uē |
解釋:
[動] 1.因胃氣不順而打嗝。《說文解字.口部》:「噦,氣啎也。」《黃帝素問靈樞經.卷六.脹論》:「脾脹者善噦,四肢煩悗,體重不能勝衣,臥不安。」 2.乾嘔,嘔吐時只有聲音而沒有吐出東西。明.張自烈《正字通.口部》:「方書:有物無聲曰吐,有聲無物曰噦,有物有聲曰嘔。」明.劉基《郁離子.牧豭》:「客踸不能立,俯而噦,伏而不敢仰視。」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uì |
解釋:
[形] 噦噦:聲音輕緩有節奏。《詩經.小雅.庭燎》:「君子至止,鸞聲噦噦。」唐.王維〈送李睢陽〉詩:「鸞聲噦噦魯侯旂,明年上計朝京師。」 [擬] 噦噦:形容鳥的叫聲。明.朱鼎《玉鏡臺記》第八齣:「噦噦兮桐岡之鳳,關關焉河上之鳩。」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ㄩㄝ 1. 胃氣啎逆不順而打嗝。《說文解字.口部》:「噦,氣啎也。」晉.潘岳〈笙賦〉:「援鳴笙而將吹,先嗢噦以理氣。」唐.劉言史〈苦婦詞〉:「氣噦不發聲,背頭血涓涓。」《黃帝素問靈樞經.卷六.脹論》:「脾脹者善噦,四肢煩悗,體重不能勝衣,臥不安。」 2. 嘔吐。或有嘔吐物,或僅有嘔聲。《正字通.口部》:「噦,《方書》:『有物無聲曰吐,有聲無物曰噦,有物有聲曰嘔。』」《太平廣記.卷二○○.姚巖傑》:「巖傑遽飲酒一器,凭欄嘔噦。」明.劉基《郁離子.牧豭》:「客踸不能立,俯而噦,伏而不敢仰視。」《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爬起來,坐在被窩中,垂著頭,只管打乾噦。」《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坐在船上,忽然一時頭暈上來,兩眼昏花,口裡作惡心,噦出許多清痰來。」 3. 發出唾聲,表示鄙夷或憤怒。《金瓶梅詞話》第二回:「被婦人噦在臉上道:『呸!濁東西!你是個男子漢,自不做主,卻聽別人調遣!』」《醒世姻緣傳》第一五回:「晁大舍望著晁鳳噦了一口氣道:『現世報!杭杭子的腔兒,你怕這一百兩銀子扎手麼?』」 ㈡ㄏㄨㄟˋ 「噦噦」: ⑴ 聲音徐緩有節奏。《詩經.小雅.庭燎》:「君子至止,鸞聲噦噦。」隋.許善心〈奉和冬至乾陽殿受朝應詔詩〉:「森森羅陛衛,噦噦鏘璁珩。」唐.王維〈送李雎陽〉詩:「鸞聲噦噦魯侯旂,明年上計朝京師。」 ⑵ 寬廣明亮。《詩經.小雅.斯干》:「殖殖其庭,有覺其楹。噲噲其正,噦噦其冥。」漢.鄭玄.箋:「噦噦,猶煟煟也。……言居之晝日則快快然,夜則煟煟然,皆寬明之貌。」 ⑶ 鳥鳴聲。宋.歐陽修〈水谷夜行寄子美聖俞〉詩:「雲煙一翱翔,羽翮一摧鎩。安得相從遊,終日鳴噦噦。」明.朱鼎《玉鏡臺記》第八齣:「噦噦兮桐岡之鳳,關關焉河上之鳩。」 |
|
注音: | ㈠ㄩㄝ ㈡ㄏㄨㄟ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噦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