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今博古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ōng jīn bó gǔ |
解釋:
形容人見識廣博,學識豐富,通曉古今之事。《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和他說到通今博古,他便說雜而不精。」《紅樓夢》第三○回:「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也作「博古通今」、「博古知今」。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通今博古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即「博古通今」。見「博古通今」條。01.宋.劉克莊〈辭免兼殿講奏狀〉:「朝廷多通今博古之儒。」02.《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和他說到通今博古,他便說雜而不精。」 |
|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博古通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見識廣大的意思,一個人如果對於古今之事都能通曉,學問自然十分淵博。《孔子家語.卷三.觀周》中記載著孔子曾對弟子南宮敬叔稱讚老子,說老子的學問淵博,通曉古今,又明白禮樂的源流演變,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便要弟子駕車,前往拜訪老子,向他請教禮樂之事。後來「博古通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學問淵博,通曉古今。
|
|
典源: 此處所列為「博古通今」之典源,提供參考。 《孔子家語.卷三.觀周》孔子謂南宮敬叔(1)曰:「吾聞老聃(2)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3)矣。」對曰:「謹受命。」遂言於魯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聖人之後也,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其口。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
〔注解〕 (1) 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 (3) 往:前往拜訪。 |
|
書證:
01.宋.劉克莊〈辭免兼殿講奏狀〉:「朝廷多通今博古之儒。」
02.《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和他說到通今博古,他便說雜而不精。」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通今博古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