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危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ˋㄑㄩㄢˊㄖㄨˊ:「ㄨㄟˊㄒㄧㄢˇ」、「ㄨㄟˊㄐㄧㄙˋㄈㄨˊ」、「ㄐㄩㄨㄟˊ」。
  2. ㄕㄤㄏㄞˋㄖㄨˊ:「ㄨㄟˊㄐㄧˊㄕㄥㄇㄧㄥˋ」、「ㄨㄟˊㄏㄞˋㄓˋ」。
  3. ㄍㄠㄦˊㄒㄧㄢˇㄖㄨˊ:「ㄨㄟˊㄧㄞˊ」、「ㄨㄟˊㄌㄡˊ」、「ㄨㄟˊㄑㄧㄤˊ」。
  4. ㄅㄧㄥˋㄓㄨㄥˋㄖㄨˊ:「ㄅㄧㄥˋㄨㄟˊ」、「ㄕㄥㄇㄧㄥˋㄔㄨㄟˊㄨㄟˊ」。
  5. ㄉㄨㄢㄓㄥˋㄖㄨˊ:「ㄓㄥˋㄐㄧㄣㄨㄟˊㄗ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危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éi
解釋:
  1. 處境驚險不安全。與「安」相對。
    【例】危險、居安思危、轉危為安
  2. 使處於不安全的境地。
    【例】危害、危及生命
  3. 病重將死。
    【例】病危、垂危
  4. 高聳的。
    【例】危冠
  5. 正直的、端正的。
    【例】危言讜論、危言正色、正襟危坐
  6.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éi
解釋:
[形]
1.不安全。如:「危險」。《左傳.昭公十八年》:「小國忘守則危,況有災乎?」唐.韓愈〈後十九日復上書〉:「以蹈於窮餓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
2.病重。如:「病危」、「垂危」。《隋書.卷六三.元壽傳》:「又命其子捨危惙之母,為聚斂之行。」《聊齋志異.卷二.耿十八》:「新城耿十八,病危篤,自知不起。」
3.高聳的。《莊子.盜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於子。」宋.陸游〈送七兄赴揚州帥幕〉詩:「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樓望遠涕俱流。」
4.正直的。如:「危言」、「危行」。
5.不正的、偏頗的。《荀子.榮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無所履者,凡在言也。」
6.艱困。《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動]
1.恐懼、不安。《戰國策.西周策》:「夫本末更盛,虛實有時,竊為君危之。」
2.傷害。《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若艱難其身,以險危大人,而有名章徹,攻難之士將奔走之。」漢.王充《論衡.答佞》:「讒以口害人,佞以事危人。」
[名]
1.屋脊。《史記.卷四四.魏世家》:「痤因上屋騎危,謂使者曰:『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宋.蘇軾〈凌虛臺記〉:「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築高出於屋之危而止。」
2.姓。如宋代有危祜。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uî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解釋: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驚懼而感不安。如:「人人自危」。《說文解字.危部》:「危,在高而懼也。」《戰國策.西周策》:「夫本末更盛,虛實有時,竊為君危之。」漢.賈誼〈過秦論〉:「自君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

2. 危險。與「安」相對。《左傳.昭公十八年》:「小國忘守則危,況有災乎?」《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

3. 傷害、敗害。《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若艱難其身,以險危大人,而有名章徹,攻難之士將奔走之。」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爭奈董卓弄權,將危漢室,群臣畏懼,莫敢誰何。」

4. 病重。如:「病危」、「垂危」。《隋書.卷六三.列傳.元壽》:「又命其子捨危惙之母,為聚斂之行。」《聊齋志異.卷二.耿十八》:「新城耿十八,病危篤,自知不起。」

5. 艱困。《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6. 正直、端正。《廣雅.釋詁》:「危,正也。」《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唐.白居易〈使百職修皇綱振〉:「以直言危行者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為凝滯。」

7. 高、高聳。《莊子.盜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於子。」宋.陸游〈送七兄赴揚州帥幕〉詩:「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樓望遠涕俱流。」

8. 屋脊。《史記.卷四四.魏世家》:「痤因上屋騎危,謂使者曰:『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宋.蘇軾〈凌虛臺記〉:「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築高出於屋之危而止。」

9. 不正、側偏。《荀子.榮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無所履者,凡在言也。」唐.楊倞.注:「危足,側足也。」

10. 姓。如宋代有危祜。

注音: ㄨ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危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