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命徵象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shēng mìng zhēng xià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g mìng zhēng xiàng
解釋:
人的心跳、呼吸、血壓、體溫等基本生命的徵兆及現象。身體有緊急狀況時,必做生命徵象測定,以了解各器官的活動狀況,依此可提供治療的重要依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生命徵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ital Signs
作者: 劉淑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個健康的人的脈搏、體溫、呼吸和血壓幾乎是維持不變的。平常狀況下,若上述四項的數值發生改變,即表示身體可能發生病變;若其中一項消失,生命就無法持續。它們對個人的健康提供正確的指示,因而稱之為生命徵象或醫療時所謂的主要徵象。
1.脈搏:左心室收縮時,壓迫約六十C.C.的血液進入動脈、心臟有節律的收縮造成動脈管間歇性的壓縮和擴張,血液被推進通到微血管。血管的擴張搏動稱之為脈搏。正常的脈搏與年齡成反比,兒童約九十至一百三十次/分,成人約五十至一百次/分,老人約七十至八十次人分。另外性別、體型、運動、食物、姿勢(站立時脈搏次數比坐著或躺臥時高)、體溫(體溫每增高1℃,脈搏會增加10次/分)、疾病、藥物、血壓(降低時,脈搏快,反之則慢)。
常用測量脈搏的部位包括橈動脈(手腕姆指側)、顳動脈(太陽穴)、頜動脈(下頷外角處)、頸動脈(頸兩側)、股動脈(鼠蹊部)、足背動脈(腳內側踝關節處)。
2.體溫:健康的人的體溫約三六.二至三六.八℃(口溫),以肛溫度及腋溫度測量則需減加約○.五℃。其他如食物的種類與數量、工作性質、年齡(兒童較高、青春發育期>成人>老年人)、性別、情緒、生理變化、用熱、時間(凌晨二至四點體溫最低,下午四至六點體溫最高)等都會影響體溫數值。體溫增減多少不易顯示疾病的嚴重性,但持續性的降低或升高都是疾病的嚴重徵象。3.呼吸:呼吸是有節律且自發性的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它與脈搏速率之比約為一比四。出生時約三十至四十次/分,青年時約二十次/分,成人十六至二十次/分,老年人十四至十六次/分。其他如發燒、用冷用熱、運動、性別、情緒、疾病、藥物、疼痛、毒素、出血、休克、氣壓及吃食消化期間等因素都會影響呼吸的快慢與深淺。4.血壓:健康成人的血壓為一百二十/八十毫米水銀柱。一般說來年齡(隨年齡漸增)、性別、體重、運動、姿勢、情緒、日差(下午高於上午)、喝酒、氣溫、用冷用熱、疾病、出血、休克、藥物等因素都會使血壓值改變。正常人不論站、坐或躺臥,血壓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有些人因體位改變(由蹲或臥突然站起來或起身)會有頭發暈、眼前一片黑或滿眼金星的情形,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是貧血所致,事實上是因為血壓改變的關係,通常經過一至三分鐘便可恢復。另外在量血壓時最好是一次就測量成功,否則至少應隔開十五秒鐘,所測出的數值才不致於有大的誤差。為促進健康,應養成定時量血壓的習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命徵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