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ǎ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ǎng |
解釋:
[名] 1.志同道合的人所組成的有組織、有主義的團體。如:「政黨」、「革命黨」。 2.因利害關係而結成的小團體。如:「結黨營私」、「狐群狗黨」。《左傳.僖公九年》:「臣聞亡人無黨,有黨必有讎。」漢.桓寬《鹽鐵論.禁耕》:「眾邪群聚,私門成黨。」 3.朋友、同輩。指意氣相投的人。唐.韓愈〈山石〉詩:「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4.古代地方的組織名稱。以五百家為一黨。《周禮.地官.大司徒》:「五族為黨。」漢.鄭玄.注:「族,百家;黨,五百家。」《禮記.學記》:「股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5.親族、姻戚。如:「父黨」、「母黨」。 6.姓。如明代有黨還醇。 [動] 偏袒、偏私。《書經.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論語.述而》:「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 [形] 正直的。同「讜」。如:「黨言」、「黨論」。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óng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不鮮明。《說文解字.黑部》:「黨,不鮮也。」 2. 知曉,曉悟。漢.揚雄《方言》卷一:「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晉.郭璞.注:「黨朗也,解寤貌。」《荀子.非相》:「法先王,順禮義,黨學者。」民國.章太炎《新方言.釋言》:「《方言》:『黨,知也。』今謂了解為黨,音如董。」 3. 古代地方之組織名稱。以五百家為一黨。《周禮.地官.大司徒》:「五族為黨。」漢.鄭玄.注:「族,百家;黨,五百家。」《禮記.學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4. 親族、姻戚。如:「父黨」、「母黨」。唐.李白〈門有車馬客行〉:「借問宗黨間,多為泉下人。」清.趙執信《談龍錄.序》:「新城王阮亭司寇,余妻黨舅氏也。」 5. 同類,因利害關係而結成之小團體。如:「結黨營私」、「狐群狗黨」。《左傳.僖公九年》:「臣聞亡人無黨,有黨必有讎。」漢.桓寬《鹽鐵論.禁耕》:「眾邪群聚,私門成黨。」 6. 志同道合者所組成之有組織的政治團體。如:「政黨」、「革命黨」、「共和黨」。 7. 朋友、同輩。指意氣相投之人。唐.韓愈〈山石〉詩:「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8. 偏袒、偏私。《書經.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論語.述而》:「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 9. 正直的。同「讜」。如:「黨言」、「黨論」。《荀子.非相》:「文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唐.楊倞.注:「黨與讜同,謂直言也。」晉.夏侯湛〈張平子碑〉:「爰登侍中,即黨言允諧;出相河間,則黎民時雝。」 10. 姓。如金代有黨懷英,明代有黨還醇。 |
|
注音: | ㄉㄤ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黨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