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實習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shí x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xí
解釋:
  1. 親自實地練習及操作。
    【例】姐姐讀完四年師範課程後,還得實習一年,才能畢業。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實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xí
解釋:
實地練習及操作。如:「他還得實習一年,才能成為正式老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實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曾火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實習」係指在校學生於修業期間或結業後,對學習成果或相關課程進行實地練習的一種教育活動與制度。實習活動的安排,旨在將學理與實務相互印證,使學生能學以致用,達到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地步。
  我國學校的實習活動相當普遍,如醫、農、工、商、法、軍、警、師範、護理等校院皆有實習的規定,或建立實習制度;另外如一般學校之電腦等課程亦有實習活動的設計,種類繁多。各類實習活動之實施情形,因學校性質及科別而異,以下說明師範校院辦理教育實習概況;其他各類學校的實習,請參考相關法令或各校施行辦法。
  我國早在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即設有獨立之師範教育機構,當時並已有教育實習的安排。民國十一年(1922),新制師範教育實施,教育實習較受重視。三十年及三十二年,教育部為增進師範生實習效能,分別訂頒〔師範學校(科)學生實習辦法〕及〔師範學院學生實習及服務辦法〕,規定各校應組織實習指導委員會,負責計畫及指導學生實習事宜。其後師範校院歷經增校、改制,學生數量增加,教育實習遂益形重要。七十一年(1982),教育部公布〔師範校院學生實習及服務辦法〕,將原來師範學校、師範學院、師範大學等之實習及服務事宜,統一規定於同一辦法。該辦法經八十一年修正後實施迄今,其中主要規定各校院結業生實習及服務事宜,另明確指出實習分兩部分,包括:(1)修業期間之參觀、見習、教學及行政實習;(2)結業後之教學及行政實習。
  除上述辦法外,教育部另於七十二年訂頒〔師範校院結業生教育實習準則〕,揭示教育實習的目標、項目及實施方法等,作為有關單位辦理之參考依據。目前結業生實習事宜,係由教育部及省(市)教育廳局統一分發,各校則依實習準則配合辦理;實習時間為一學年,成績及格方准畢業。至於修業期間的實習,則由各校院自行依規定辦理。教學及行政實習部分,基本上各校院的實施情況大致相近,惟仍略有差異,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教學實習分為預習試教(又稱假試教)及實地試教,旨在使學生有機會進入教學場所,熟習教學實務。前者係以本班同學為施教對象,通常採分組實施,且多排在四年級第一學期;後者係將學生分派至實習學校試教,並由師大洽聘該校原任課教師為臨時實習指導教師,協助指導試教事宜,多排在四年級第二學期實施。
  行政實習分為學校行政實習、教育行政實習,及社會教育行政實習等項,其目的在於鍛鍊學生處理行政事務的能力。學校行政實習的範圍,大致以實習學校重要單位的業務為對象;教育行政實習之對象包括教育部、臺灣省教育廳、臺北市及高雄市教育局,以及各縣市教育局等內部的重要單位;社會教育行政實習的範圍更廣,包括各公私立社教機構、學校圖書館、報社、傳播事業單位及各社會慈善機構等。上述行政實習的方式及時間並不固定,由各系視實際情形斟酌實施。
  由上述可知,長期以來,教育實習一直是我國師資養成之重要過程,其內容與其他類別的實習如工廠實習等顯有不同。八十三年二月新公布之〔師資培育法〕,雖已開放師資培育多元管道,惟仍強調實習之必要性,未來教育實習可能更受重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實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t-si̍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實地練習及操作。
同義詞: 見習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實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見習實習
相似詞 練習、演習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