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圖示策略教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iagraming Training
作者: 何縕琪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最近的教育心理學重視針對各特定學科領域去設計各種訓練方案,來教導學生某方面的認知技能或策略。在數學方面,圖示策略是最常見的一種教學策略,可用以改善學生因語言理解所導致的解題困難。
  威利斯(G.B. Willis)和傅森(K.C. Fuson)以二年級四十三名中上程度學生為參加教學實驗的受試,利用畫圖法來解加減法應用題。教學時,首先教導學生一類問題,然後再將問題中的數量依其字母加以標記。標記後,再教學生相對於正確問題類型的圖示。最後教學生如何使用圖示來選擇正確的運算式求解。教學實驗係利用學校的數學課進行,每一節課只教導一種類型問題。同時學生還再利用二至四節課外時間練習這些新的表徵技巧。實驗教學共持續一個學期。由前後兩次測驗的分數中看出,高能力及中等能力學生在解題表現上均有顯著進步,但是在表徵及解比較類問題上仍顯得特別困難。
  路易斯(A.B. Lewis)以解題表徵階段有困難的學生為受試進行表徵策略教學。表徵的過程包括了幾個步驟,用以形成問題語意結構的外在表徵。解題的第一個步驟,學生首先需判斷問題的敘述句型,在問題上標記出問題中的已知數、關係句和問題句,然後決定是否屬於比較類問題。如果問題中有關係句就是比較類問題,學生可提醒自己利用數線圖來幫助解題。第二,判斷計算出最後答案前需先算出的未知數。第三,畫一條數線圖,然後將已知數放在數線的中央。第四,暫時將未知數放在未知數的任何一邊,然後檢查與關係句的訊息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圖示完成;如果不對,就將未知數置於已知數的另一邊,再進行檢查,直到正確為止。最後,將圖示轉化為數學式運算。如果未知數在已知數的右邊,表示數量較大,用加法或乘法;如果未知數在已知數的左邊,表示數量較小,則用減法或除法。實驗結果顯示,接受圖示教學的學生,經過一小時左右的學習,在簡單及複雜比較類問題上,其解題表現均顯著提高。但是在非比較類問題上(如合併題及改變題),其解題表現並未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國內方面,吳昭容以國小二、三年級學生為對象,針對在比較類問題上有困難,且具有基本學習能力的學童進行圖示教學,同時採用「語言教學」組(完全使用口語或文字解說)作為控制組進行比較。在兩節八十分鐘的教學後,發現整體而言,透過圖示教學對解比較類問題有困難的兒童,並不能幫助學童改善其解題行為;其原因是二、三年級學童常常得花三分鐘以上的時間來繪製一個應用題的圖示。謝毅興也以國小二、三、四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圖示教學」與「語文教學」對提升學童解「比較」類問題的影響,結果也發現圖示教學的效果不穩定。
  整體說來,圖示策略在教學上有其重要意義,但若與其他教學法一起比較時,並不一定都能提升學生的解題表現,其效果仍有待進一步的實驗證實。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圖示策略教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