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籍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ㄨㄘㄜˋㄖㄨˊ:「ㄕㄨㄐㄧˊ」、「ㄉㄧㄢˇㄐㄧˊ」、「ㄍㄨˇㄐㄧˊ」、「ㄐㄧㄥㄐㄧˊ」、「ㄕˇㄐㄧˊ」。
  2. ㄉㄥㄐㄧˋㄧˇㄅㄟˋㄔㄚˊㄎㄠˇㄩㄥˋ˙ㄉㄜㄇㄧㄥˊㄘㄜˋㄖㄨˊ:「ㄏㄨˋㄐㄧˊ」、「ㄒㄩㄝˊㄐㄧˊ」、「ㄐㄩㄣㄐㄧˊ」。
  3. ㄍㄜˋㄖㄣˊㄉㄨㄟˋㄍㄨㄛˊㄐㄧㄚㄊㄨㄢˊㄊㄧˇㄗㄨˇㄉㄥˇ˙ㄉㄜㄍㄨㄟㄕㄨˇㄍㄨㄢㄒㄧˋㄖㄨˊ:「ㄍㄨㄛˊㄐㄧˊ」、「ㄐㄧˊㄍㄨㄢˋ」、「ㄗㄨˇㄐㄧˊ」、「ㄉㄤˇ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書本。
    【例】經籍、書籍、典籍
  2. 登記以備查考用的名冊、檔案。
    【例】戶籍、軍籍、學籍
  3. 姓氏或血統的來源地。
    【例】本籍、籍貫、祖籍
  4. 個人對國家、團體、組織等的隸屬關係。
    【例】國籍、會籍、黨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書本。如:「古籍」、「經籍」、「史籍」、「書籍」、「典籍」。
2.登記以備查考用的名冊、檔案。如:「戶籍」、「軍籍」、「學籍」。《孟子.萬章下》:「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戰國策.齊策四》:「天子受籍,立為大伯。」
3.籍貫。如:「本籍」、「原籍」、「祖籍」。
4.個人對國家、團體、組織等的隸屬關係。如:「國籍」、「會籍」、「黨籍」。
5.姓。如漢代有籍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登記以備查考用之名冊、檔案。如:「戶籍」、「學籍」、「門籍」。《說文解字.竹部》:「籍,簿書也。」《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列傳》:「而張蒼乃自秦時為柱下史,明習天下圖書計籍。」《戰國策.齊策四》:「天子受籍,立為大伯。」

2. 表示身分,或個人對國家、團體、組織等之隸屬關係。如:「國籍」、「會籍」、「黨籍」。《史記.卷八八.蒙恬列傳》:「(趙)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籍。」《宋史.卷一七七.食貨志上五》:「民避役者,或竄名浮圖籍,號為出家,趙州至千餘人,詔出家者須落髮為僧,乃聽免役。」

3. 籍貫。如:「本籍」、「原籍」。《新唐書.卷一四五.列傳.楊炎》:「自開元承平久,不為版籍,法度抏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其時乃萬曆二十一年,守宗在衛,要衛人到祖籍討這一項錢糧。」

4. 登錄。《三國志.卷三○.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東夷》:「季父牛加有二心,位居殺季父父子,籍沒財物,遣使簿斂送官。」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三.衡文巨眼》:「當未撤棘時,學使者馮雲驤籍三川名雋三十人,驗其得失。」

5. 徵丁役。《宋史.卷一九○.兵志四》:「慶曆二年,籍河北強壯,得二十九萬五千,揀十之七為義勇,且籍民丁以補其不足。」宋.梅堯臣〈田家語詩序〉:「庚辰詔書,凡民三丁籍一,立校與長,號弓箭手,用備不虞。」

6. 書本。如:「古籍」、「史籍」、「典籍」。《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列傳》:「竦閉門自養,以經籍為娛。」《紅樓夢》第一六回:「黛玉又帶了許多書籍來,忙著打掃臥室,安插器具。」

7. 姓。如漢代有籍福。

注音: 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籍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