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八家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īn líng bā jiā |
解釋:
明末清初在南京的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和謝蓀等八位畫家。他們的繪畫題材和風格不盡相同,因都在同一地區,都負有一定時譽,故人稱「金陵八家」。此外,陳卓、吳宏、樊圻、鄒喆、蔡霖淪、李又李、武丹、高岑也稱「金陵八家」。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金陵八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方永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金陵八家是指明末清初活動於南京地區的一批遺民畫家,包括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等八人的合稱。他們繪畫的題材和風格不盡相同,亦非師承同一流派,但因聚居金陵(今江蘇南京),在生活經歷、思想情操和藝術追求方面,皆有許多相近之處,且均有時譽,因而形成一個以龔賢為首的藝術派別。 金陵八家係明末遺民,對明王朝的覆滅懷有切身之痛,然又無力回天,於是隱遁山林,寄情書畫,個個潔身自好,清高孤傲,遂有「高士」之譽。因此,在藝術的表現方面,皆重視抒寫真情,尤其強調「畫如其人」,要求畫品與人格相照映,頗具高逸格調;同時,他們重視「師法自然」,山水作品大都再現江南山川的豐饒明麗,真實而優美,充滿濃鬱的生活氣息,並透露出對故國的眷戀之情。 金陵八家風格迥異,各有所長。為首的龔賢,宇半千,工畫山水,取法董源、巨然、吳鎮、沈周等人的畫法,但也重視寫生,主張「師造化」,不拘泥古人筆法,力求創新;尤其重視畫面的明暗表現,用墨濃重,層層染漬,稱為「積墨法」,在表現自然景物的立體感,以及光影的明暗方面,皆有突出的貢獻。所畫山水表現出險奇而安寧的氣氛,濃鬱蒼厚的筆墨,偶爾露出一絲白光,頗似幻境,在山水畫中別開生面。樊圻與龔賢並列為金陵派的首領,精山水、花卉、人物等,畫風雄勁嚴謹,且秀潤簡逸,融合眾家之長,呈現多種風貌。高岑,山水跡近明代浙派的藍瑛,用筆精到,無粗獷氣,人評其山水「浮囂既盡,肅肅引人入靜地」;此外,他亦擅畫寫意花卉,時人評為「清逸雅秀,有超然出塵之致」。鄒喆,山水工穩而有古氣,以粗筆見長,凝重雄渾;亦兼長水墨花卉,鉤勒傅染,有元代王淵風格。吳宏,作品筆意縱橫,瀟灑出塵,以元人氣韻寫宋人丘壑,氣勢雄闊;為人亦豪邁放逸,人稱許其圖畫中固有真性情。葉欣,為人孤僻,山水亦力求淡遠,用筆工細,風格幽淡而有影畫之效。胡慥所作山水蒼莽渾厚,尤善寫菊,神妙俱現,人稱「洗盡鉛華,獨存冰雪,堪稱『真冷』」。謝蓀,善畫山水,尤工花卉,風格多承明代吳門諸家遺緒。 金陵八家身處改朝換代之際,他們大都懷忍亡國悲痛,以畫寄情,且藉抒寫山川來表露個人情懷、志向和理想,與清初瀰漫的形式主義大異其趣;尤其他們在向傳統學習之時,亦能不抱門戶之見,博取眾長而盡出己意,突破傳統,自創新格。這種創新的精神,以及藝術創作時真情的表露,是金陵八家得以形成一股藝術潮流的主要原因。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金陵八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