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聖雷翁,亞瑟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aint-Leon, Arthur (1821-1870)
作者: 謝庭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法國十九世紀浪漫時期的芭蕾舞者及編舞家,雖然他也是優秀的音樂家和作曲家,但是他的主要成就還是以編舞為主。他生於巴黎,卻在德國的斯圖加成長,其父當時在玉登堡 ── 特克公爵皇家劇院(the Court Theater of the Duchy of Wurtenberg-Teck)擔任芭蕾教師,首先開啟他對舞蹈的認知,成年後,他在巴黎隨峰耍 ── 得貢本.阿勒貝爾(Francçis Décombe Albert)習舞。1844年在倫敦編了他的第一部芭蕾舞作《軍中小販》(la Vivandière),雖然他以擁有非凡的技巧聞名,實際上他的演藝生涯是以特別的一幕:就是邊跳邊拉小提琴的特色而聞名,例如他在自編的《魔鬼的小提琴家》(Le Violon du Diable, 1849)就是如此。像許多當代的舞者一樣,在1842年前往倫敦為朱.裴洛堤(Jules Perrot)演出前,他在慕尼黑,布魯塞爾,米蘭和維也納等地工作過。在倫敦他在裴洛堤所編的《愛婷》(Ondine, 1843)及《愛思默瑞達》(La Esmeralda, 1844)舞劇中演出,接著和凡妮.塞莉特(Fanny Cerrito)結婚,開始為她編舞。雖然他們的婚姻僅維持五、六年,凡妮仍借重聖雷翁的創作長才,就在技巧與浪漫氣氛並重的舞劇中與他合作。除了編舞他也是一位芭蕾名師,從1851年1859年在巴黎歌劇院(Opéra de Paris)教高級班,為他的學生和抒情劇院(the Théâtre Lyrique)編舞。他也在里斯本的聖卡羅劇院(Teatro da San Carlos)渡過三個創作季,編了些浪漫芭蕾舞作,包括:《薩塔瑞舞》(Saltarello, 1854)與稍後在歐洲推出《神廟舞姬 ── 莉亞》(Lia. la Bayadère, 1854)等等。從1858年到1869年,他接替朱.裴洛堤在聖彼得堡的芭蕾舞教師職務,同時他也為巴黎歌劇院工作。她編了二個傳統法國浪漫芭蕾舞劇:《仙女與森林之神》(Les Nymphs et le Satyr, 1861)及《孤女岱歐琳德》(Théolinde, l´orpheline, 1862),同時以俄國民俗為基礎編了《小駝背馬》(Koniob Gorbunok, 1864)。從1863年到1870年擔任巴黎歌劇院的教師期間,聖雷翁編了許多的晚期浪漫作品,其中混合了人文的精神世界及可辨識的歐洲民俗,在這期間他也提拔了早期的俄國舞蹈明星如:納德達.波格大諾娃(Nadejda Bogdanova)及拉慕拉維歐瓦(La Mouraviova)。他的最後,最有名的作品《柯比莉亞》(Coppélia)被視為晚期浪漫主義的經典之作。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Jacqueline Challet-Haas《Terminologie de la Danse Classique》198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聖雷翁,亞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