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éi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éi |
解釋:
[形] 1.不安全。如:「危險」。《左傳.昭公十八年》:「小國忘守則危,況有災乎?」唐.韓愈〈後十九日復上書〉:「以蹈於窮餓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 2.病重。如:「病危」、「垂危」。《隋書.卷六三.元壽傳》:「又命其子捨危惙之母,為聚斂之行。」《聊齋志異.卷二.耿十八》:「新城耿十八,病危篤,自知不起。」 3.高聳的。《莊子.盜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於子。」宋.陸游〈送七兄赴揚州帥幕〉詩:「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樓望遠涕俱流。」 4.正直的。如:「危言」、「危行」。 5.不正的、偏頗的。《荀子.榮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無所履者,凡在言也。」 6.艱困。《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動] 1.恐懼、不安。《戰國策.西周策》:「夫本末更盛,虛實有時,竊為君危之。」 2.傷害。《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若艱難其身,以險危大人,而有名章徹,攻難之士將奔走之。」漢.王充《論衡.答佞》:「讒以口害人,佞以事危人。」 [名] 1.屋脊。《史記.卷四四.魏世家》:「痤因上屋騎危,謂使者曰:『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宋.蘇軾〈凌虛臺記〉:「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築高出於屋之危而止。」 2.姓。如宋代有危祜。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驚懼而感不安。如:「人人自危」。《說文解字.危部》:「危,在高而懼也。」《戰國策.西周策》:「夫本末更盛,虛實有時,竊為君危之。」漢.賈誼〈過秦論〉:「自君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 2. 危險。與「安」相對。《左傳.昭公十八年》:「小國忘守則危,況有災乎?」《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 3. 傷害、敗害。《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若艱難其身,以險危大人,而有名章徹,攻難之士將奔走之。」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爭奈董卓弄權,將危漢室,群臣畏懼,莫敢誰何。」 4. 病重。如:「病危」、「垂危」。《隋書.卷六三.列傳.元壽》:「又命其子捨危惙之母,為聚斂之行。」《聊齋志異.卷二.耿十八》:「新城耿十八,病危篤,自知不起。」 5. 艱困。《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6. 正直、端正。《廣雅.釋詁》:「危,正也。」《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唐.白居易〈使百職修皇綱振〉:「以直言危行者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為凝滯。」 7. 高、高聳。《莊子.盜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於子。」宋.陸游〈送七兄赴揚州帥幕〉詩:「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樓望遠涕俱流。」 8. 屋脊。《史記.卷四四.魏世家》:「痤因上屋騎危,謂使者曰:『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宋.蘇軾〈凌虛臺記〉:「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築高出於屋之危而止。」 9. 不正、側偏。《荀子.榮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無所履者,凡在言也。」唐.楊倞.注:「危足,側足也。」 10. 姓。如宋代有危祜。 |
|
注音: | ㄨㄟ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危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