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湯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ㄖㄜˋㄕㄨㄟˇㄖㄨˊ:「ㄈㄨˋㄊㄤㄉㄠˋㄏㄨㄛˇ」、「ㄧㄤˊㄊㄤㄓˇㄈㄟˋ」。
  2. ㄏㄢˊㄧㄡˇㄉㄨㄛㄌㄧㄤˋㄧㄝˋ˙ㄉㄜㄕˊㄨˋㄖㄨˊ:「ㄊㄤㄇㄧㄢˋ」、「ㄊㄤㄩㄢˊ」、「ㄉㄢˋㄏㄨㄚㄊㄤ」。
  3. ㄕˊㄨˋㄆㄥㄓㄨˇㄏㄡˋㄙㄨㄛˇㄉㄜˊ˙ㄉㄜㄧㄝˋㄖㄨˊ:「ㄍㄠㄊㄤ」、「ㄘㄞˋㄊㄤ」。
  4. ㄐㄧㄡˇ˙ㄉㄜㄉㄞˋㄔㄥㄖㄨˊ:「ㄏㄨㄤˊㄊㄤ」。
  5. ㄧㄠˋㄘㄞˊㄐㄧㄚㄕㄨㄟˇㄐㄧㄢㄠˊㄔㄥˊ˙ㄉㄜㄧㄝˋㄖㄨˊ:「ㄊㄤㄐㄧˋ」、「ㄊㄤㄧㄠˋ」。
  6. ㄨㄣㄑㄩㄢˊㄖㄨˊ:「ㄊㄤㄑㄩㄢˊ」、「ㄉㄚˋㄓㄨㄥˋㄊㄤ」。
  7.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湯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āng
解釋:
  1. 熱水、沸水。
    【例】揚湯止沸、赴湯蹈火
  2. 食物烹煮後所得的汁液。
    【例】雞湯、高湯
  3. 具有多量汁水的菜餚。
    【例】蛋花湯、味噌湯、青菜豆腐湯
  4. 藥材加水煎熬成的汁液。
    【例】湯劑、湯藥
  5. 溫泉。
    【例】溫湯
  6. 人名。商朝的國君主。 △商湯、成湯
  7. 姓。
注音:
漢語拼音: shāng
解釋:
  1. →湯湯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āng
解釋:
[名]
1.熱水、沸水。如:「揚湯止沸」、「赴湯蹈火」。《論語.季氏》:「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水滸傳》第二回:「莊客點上燈火,一面提湯來洗了腳。」
2.食物烹煮後所得的汁液。如:「雞湯」、「高湯」、「紅燒牛肉的湯拿來拌飯,又香又好吃。」
3.具有多量汁水的菜餚。如:「蛋花湯」、「青菜豆腐湯」。
4.藥材加水煎熬成的汁液。如:「湯劑」、「湯藥」。《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齊中大夫病齲齒,臣意灸其左大陽明脈,即為苦參湯,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
5.古代一種置人於沸水中烹死的刑罰。《漢書.卷五四.蘇建傳》:「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6.溫泉。如:「溫湯」、「錢湯」。
7.人名。商朝的開國君主。也稱為「商湯」、「成湯」。
8.姓。如明代有湯顯祖。
[動]
1.用熱水燙熟或溫熱食物。《山海經.西山經》:「湯其酒百樽,嬰以百珪百璧。」
2.接觸、碰觸。《董西廂》卷五:「三五日來不湯個水米,教俺難戀世。」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你湯我一湯,拷了你那腰截骨。」
注音:
漢語拼音: shāng
解釋:
參見「湯湯」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湯,即食材加水煮成的食物。
  2. [[名] ] 傷口或膿瘡因細菌感染,組織遭腐敗分解而成的黃白色汁液。
  3. [[名] ] 水果所含的水份。
音讀: th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hng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