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請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ㄧㄢˊ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一]jìng[二]qǐ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ㄎㄣˇㄑㄧㄡˊㄑㄧˇㄑㄧㄡˊㄖㄨˊ:「ㄑㄧㄥˇㄐㄧㄚˋ」、「ㄑㄧㄥˇㄕˋ」、「ㄑㄧㄥˇㄘˊ」、「ㄑㄧㄥˇㄩㄢˋ」、「ㄑㄧㄥˇㄖㄣˊㄅㄤㄇㄤˊ」。
  2. ㄈㄤˋㄗㄞˋㄉㄨㄥˋㄘˊㄑㄧㄢˊㄇㄧㄢˋㄅㄧㄠˇㄐㄧㄥˋㄧˋㄖㄨˊ:「ㄑㄧㄥˇㄗㄨㄛˋ」、「ㄑㄧㄥˇ便ㄅㄧㄢˋ」、「ㄋㄧˇㄒㄧㄢㄑㄧㄥˇ」。
  3. ㄧㄢˊㄆㄧㄥˋㄖㄨˊ:「ㄆㄧㄥˋㄑㄧㄥˇ」、「ㄑㄧㄥˇㄉㄞˋ˙ㄈㄨ」、「ㄑㄧㄥˇㄐㄧㄚㄐㄧㄠˋ」。
  4. ㄧㄠㄩㄝㄖㄨˊ:「ㄑㄧㄥˇㄎㄜˋ」、「ㄧㄠㄑㄧㄥˇ」、「ㄧㄢˋㄑㄧㄥˇ」。
  5. ㄨㄣˋㄏㄡˋㄖㄨˊ:「ㄑㄧ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ǐng
解釋:
  1. 懇求、乞求。對人有所要求的敬詞。
    【例】敬請、請問、請教
  2. 做東招待。
    【例】請客
  3. 延聘。
    【例】請家教、請大夫
  4. 問候。
    【例】請安
  5. 求取。
    【例】請香案、請了一座神像
注音:
漢語拼音: jìng
解釋:
  1. 舊時官員進見君主或參加朝會。
    【例】朝請、秋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ǐng
解釋:
[動]
1.懇求、乞求。如:「請人幫忙。」、「請求」、「請假」。《隋書.卷七○.李密傳》:「密初辭不受,諸將等固請,乃從之。」
2.延聘。如:「請大夫」、「請家教」、「聘請」。
3.邀約。如:「請客」、「邀請」、「宴請」。
4.祈求批示。如:「呈請」、「報請」。
5.詢問。《聊齋志異.卷一.王成》:「王請直,答以千金。」
6.問候。如:「請安」。《史記.卷九七.陸賈傳》:「陸生往請,直入坐。」
7.迎置神明。如:「請神」、「請了一尊佛像回家去供著。」
[副]
對人有所要求的敬詞。如:「請問」、「請教」、「請讓一讓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戰,請以戰喻。」
注音:
漢語拼音: qīng
解釋:
參見「請室」條。
注音:
漢語拼音: qíng
解釋:
[名]
實際的狀況、內容。通「情」。《荀子.成相》:「聽之經,明其請。」
[動]
承受、取得。通「擎」。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二折:「俺躲人間是非,您請皇家富貴。」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怎肯教驪姬賊子請了天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á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邀約。
  2. [[動] ] 懇求、拜託。
  3. [[動] ] 一種表示客套的習慣性用法。
  4. [[動] ] 招待。
音讀: tshí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一種表示客套的習慣性用法,但通常用於更正式的場合或口語使用習慣。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ㄧㄥˇ

1. 懇求、乞求。《說文解字.言部》:「請,謁也。」《隋書.卷七○.列傳.李密》:「密初辭不受,諸將等固請,乃從之。」

2. 延聘。如:「請大夫」、「請家教」、「聘請」。《紅樓夢》第一四回:「傳燈照亡,參閻君,拘都鬼,延請地藏王,開金橋,引幢旛。」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九齣:「俺小店乃坊間首領,只得聘請幾家名手,另選新篇。今日正在裡面刪改批評、待俺早些貼起封面來。」

3. 邀約。如:「請客」、「邀請」、「宴請」。元.孛羅御史〈一枝花懶簪獬豸冠套.牧羊曲〉:「王大戶相邀請,趙鄉司扶下馬,則聽得撲冬冬社鼓頻撾。」

4. 祈求批示。如:「呈請」、「報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只要你果然官做大了,可以呈請歸宗的。」

5. 詢問。《聊齋志異.卷一.王成》:「王請直,答以千金。」

6. 問候。如:「請安」。《史記.卷九七.酈生陸賈列傳.陸賈》:「陸生往請,直入坐。」《文明小史》第三六回:「去見監督時,千萬和顏下氣,磕頭請安的禮節是廢不得的。只要合中國求館的秀才一樣,保管就可以成功了。」

7. 迎置神明。如:「請神」、「請了一尊佛像回家去供著。」《大宋宣和遺事.貞集》:「帝相隨至官府中,庭下鳴鼓,拔刀劍互相鬥舞,請神祝禱。」《紅樓夢》第五三回:「收拾供器,請神主;又打掃上房,以備懸供遺真影象。」

8. 對人有所要求之敬詞。如:「請問」、「請教」、「請讓一讓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戰,請以戰喻。」清.李漁《慎鸞交》第三三齣:「原來是侯老爹,古語道得好,不知者不罪。請問侯老師,前日來過,昨日來過,為甚麼今日又來。」

㈡ㄑㄧㄥ

「請室」:監獄、監牢。《漢書.卷四九.爰盎鼂錯傳.爰盎》:「人上書告以為反,徵繫請室」。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於請室」。

㈢ㄑㄧㄥˊ

1. 實際的狀況、內容。通「情」。《荀子.成相》:「聽之經,明其請。」

2. 承受、取得。通「擎」。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二折:「俺躲人間是非,您請皇家富貴。」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怎肯教驪姬賊子請了天下。」

注音: ㈠ㄑㄧㄥˇ ㈡ㄑㄧㄥ ㈢ㄑ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搬請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