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修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ㄨㄤㄅㄢˋㄓㄨㄤㄕˋ使ㄕˇㄑㄧˊㄨㄢˊㄇㄟˇㄖㄨˊ:「ㄒㄧㄡㄖㄨㄥˊ」、「ㄒㄧㄡㄕˋ」、「ㄒㄧㄡㄘˊ」。
  2. ㄍㄞˇㄓㄥˋ ㄓㄥˇ理ㄌ一ˇㄓㄥˇㄓˋㄖㄨˊ:「ㄒㄧㄡㄍㄞˇ」、「ㄒㄧㄡ理ㄌ一ˇ」、「ㄒㄧㄡㄅㄨˇ」。
  3. ㄐㄧㄢˋㄗㄠˋㄖㄨˊ:「ㄒㄧㄡㄐㄧㄢˋ」、「ㄒㄧㄡㄓㄨˊㄊㄧㄝˇㄉㄠˋ」、「ㄒㄧㄡㄑㄧㄠˊㄆㄨㄌㄨˋ」。
  4. ㄅㄧㄢㄐㄧˊㄓㄨㄢˋㄒㄧㄝˇㄖㄨˊ:「ㄒㄧㄡㄕˇ」、「ㄒㄧㄡㄕㄨ」。
  5. ㄒㄩㄝˊㄒㄧˊㄧㄢˊㄐㄧㄡˋㄖㄨˊ:「ㄒㄧㄡㄧㄝˋ」、「ㄗˋㄒㄧㄡ」、「ㄐㄧㄣˋㄒㄧㄡ」。
  6. ㄔㄤˊㄖㄨˊ:「ㄒㄧㄡㄔㄤˊ」、「ㄒㄧㄡㄓㄨˊ」。
  7.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修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ū
解釋:
  1. 裝扮、裝飾。
    【例】修飾、修容
  2. 整治。
    【例】整修、維修、修理
  3. 建造、興建。
    【例】修築、修水庫
  4. 削、剪。
    【例】修鉛筆、修指甲
  5. 學習、研究。
    【例】自修、進修
  6. 長、高、遠。通「脩」。
    【例】修長
  7. 涵養、鍛鍊。
    【例】修心、修己、修身
  8. 著述、撰寫。
    【例】修史、修書
  9.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ū
解釋:
[動]
1.裝扮、裝飾。如:「修飾」。《楚辭.屈原.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唐.李中〈春閨辭〉二首之一:「塵昏菱鑑懶修容,雙臉桃花落盡紅。」
2.整治、修理,使恢復、合用。如:「整修」、「維修」。《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因家裡有幾件樂器壞了,要借重老爹修一修。」
3.建造、興建。如:「修水庫」、「修築道路」。宋.范仲淹〈岳陽樓記〉:「乃重修岳陽樓。」
4.涵養、鍛鍊。如:「修身養性」、「修心」。《文選.陸機.五等論》:「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
5.學習、研究。如:「自修」、「進修」。《韓非子.五蠹》:「今修文學,習言談。」
6.著述、撰寫。如:「修史」。《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修易序書,制作春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修書累紙,意寄殷勤。」
7.削、剪。如:「修指甲」、「修鉛筆」。
[形]
1.長、高、遠。如:「修長」。宋.蘇軾〈滿江紅.東武南城〉詞:「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
2.善、美好。唐.韓愈〈進學解〉:「行雖修而不顯於眾。」
[名]
1.有賢德的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後進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
2.姓。如晉代有修肅。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修理、整治。
  2. [[動] ] 學習。
  3. [[動] ] 剃、削平。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裝扮、裝飾。如:「修飾」。《說文解字.彡部》:「修,飾也。」周.武王〈帶銘〉:「火滅修容,慎戒必恭。」《楚辭.屈原.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漢.王逸.注:「修,飾也。」唐.李中〈春閨辭〉二首之一:「塵昏菱鑑懶修容,雙臉桃花落盡紅。」

2. 整治、整理。如:「整修」、「修指甲」。《玉篇.彡部》:「修,治也。」《廣韻.平聲.尤韻》:「修,理也。」《後漢書.卷六九.竇何列傳.何進》:「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都亭,修理以鎮京師。」《晉書.卷五四.列傳.陸雲》:「修墓立碑,四時祠祭。」

3. 使東西恢復、合用。如:「維修」。《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因家裡有幾件樂器壞了,要借重你的專長修一修。」

4. 建造、興建。如:「修水庫」、「修築道路」。《舊唐書.卷一八五.良吏列傳上.韋機》:「舊隄迫近水漕,雖修築不息,而漂流相繼。」宋.范仲淹〈岳陽樓記〉:「乃重修岳陽樓。」

5. 涵養、鍛鍊。如:「修身養性」、「修心」。晉.陸機〈五等論〉:「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唐.元稹〈授杜元穎戶部侍郎依前翰林學士制〉:「慎獨以修身,推誠以事朕。」唐.司空圖〈攜仙籙〉詩九首之五:「若道陰功能濟活,且將方寸自焚修。」

6. 有賢德之人。《楚辭.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漢.王逸.注:「乃上法前世遠賢。」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後進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

7. 善、美好。《隋書.卷八○.列女列傳.序》:「其修名彰於既往,徽音傳於不朽,不亦休乎!」唐.韓愈〈進學解〉:「行雖修而不顯於眾。」

8. 學習、研究。如:「自修」、「進修」。《韓非子.五蠹》:「今修文學,習言談。」唐.韓愈〈通解〉:「夫古人之進修,或幾乎聖人。」

9. 著述、撰寫。如:「修史」。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修易序書,製作春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修書累紙,意寄慇勤。」《北史.卷一○○.序傳》:「始末修撰,凡十六載。」《三國演義》第一八回:「玄德即修書付簡雍,使星夜赴許都求援。」

10. 長、高、遠。如:「修長」。《抱朴子.外篇.清鑒》:「徐乃說其斤兩之輕重,端匹之修短。」唐.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宋.蘇軾〈滿江紅.東武南城〉詞:「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聊齋誌異.卷五.荷花三娘子》:「以蠟火爇其蒂,當得美婦,兼致修齡。」

11. 姓。如晉代有修肅。

注音: ㄒㄧ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