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針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ㄌㄞˊ穿ㄔㄨㄢㄒㄧㄢˋㄈㄥˊㄨˋㄉㄥˇ˙ㄉㄜㄒㄧˋㄔㄤˊㄍㄨㄥㄐㄩˋㄖㄨˊ:「ㄒㄧㄡˋㄏㄨㄚㄓㄣ」、「ㄇㄠˊㄒㄧㄢˋㄓㄣ」。
  2. ㄒㄧㄤˋㄓㄣㄒㄧㄥˊ˙ㄉㄜㄑㄧˋㄨˋㄖㄨˊ:「ㄅㄧㄝˊㄓㄣ」、「ㄧㄣˊㄓㄣ」、「ㄉㄚˋㄊㄡˊㄓㄣ」。
  3. ㄩㄥˋㄧˇㄓㄨˋㄕㄜˋㄧㄠˋㄐㄧˋ˙ㄉㄜㄌㄧㄠˊㄑㄧˋㄐㄩˋㄖㄨˊ:「ㄓㄣㄊㄨㄥˇ」、「ㄉㄚˇㄓㄣ」。
  4. ㄓㄨㄥㄩㄥˋㄓㄣㄘˋㄖㄣˊ˙ㄉㄜㄐㄧㄥㄌㄨㄛˋㄧˇㄓˋㄅㄧㄥˋ˙ㄉㄜㄌㄧㄠˊㄈㄚˇㄖㄨˊ:「ㄓㄣㄐㄧㄡˇ」。
  5. ㄌㄧㄤˋㄘˊ:①ㄐㄧˋㄙㄨㄢˋㄓㄨˋㄕㄜˋㄧㄠˋㄐㄧ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ㄐㄧㄣㄊㄧㄢㄉㄚˇ˙ㄌㄜㄧˋㄓㄣㄓˇㄊㄨㄥˋㄐㄧˋ。」②ㄐㄧˋㄙㄨㄢˋㄓㄣㄐㄧㄡˇㄏㄨㄛˋㄈㄥˊㄏㄜˊㄘˋㄕ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ㄓㄚ˙ㄌㄜㄙㄢㄓㄣ」、「ㄕㄤㄎㄡˇㄈㄥˊ˙ㄌㄜㄌㄧㄤˇㄓ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針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ēn
解釋:
  1. 用來引線縫紉、刺繡或編結的工具。
    【例】棒針、鉤針、繡花針
  2. 似針形的東西。
    【例】松針、秒針、避雷針
  3. 注射藥劑用的醫療器具。
    【例】針筒、打針
  4. 用針刺人的經絡來治病。
    【例】針灸
  5. 量詞:
  6. (1)計算注射藥劑的單位。
    【例】今天打了一針止痛劑。​​​​​​​(2)計算針灸或縫合次數的單位。
    【例】扎了三針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ēn
解釋:
[名]
1.用來引線縫紉、刺繡或編結的工具。如:「繡花針」、「毛線針」。
2.尖銳似針形的東西。如:「大頭針」、「別針」、「松針」。
3.量詞:(1)計算注射藥劑的單位。如:「今天打了一針止痛劑。」(2)計算針灸或縫合次數的單位。如:「扎了三針」、「傷口縫了兩針。」
[動]
1.縫。《淮南子.說山》:「針成幕,蔂成城,事之成敗,必由小生,言有漸也。」
2.刺。如:「他拿針針我。」
3.用針刺人的經絡來治病。如:「針灸」。《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eedle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用來探測穿孔卡片的切口,以切口的有無來控制卡片分類的一種金屬針。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a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縫紉工具。
  2. [[量] ] 計算縫紉、縫合或注射的單位。
  3. [[動] ] 刺、以針扎入。
  4. [[名] ] 針狀物。
  5. [[名] ] 注射用的尖細金屬。
  6. [[名] ] 用來量體溫的器具。
  7. [[名] ] 金屬製,用來連接的器具。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ㄓㄣ

1. 用來引線縫紉、刺繡或編結之工具,同「鍼」。如:「繡花針」、「毛線針」。《說文解字.金部》:「鍼,所以縫也。」宋.徐鉉.注:「今俗作針。」唐.杜甫〈江村〉詩:「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老母無食,只得同兩個丫頭替人縫針補線,得錢度日。」《紅樓夢》第五七回:「說著,便起身攜了針線,進別房去了。」

2. 尖銳似針形之物。如:「別針」、「松針」。《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嘗悅一鄰女,挑之弗從,乃圖其形於壁,以棘針釘其心,女遂患心痛。」唐.孟郊〈寒地百姓吟〉:「冷箭何處來,棘針風騷勞。」宋.盧炳〈減字木蘭花.莎衫筠笠〉詞:「綠水千畦,慚愧秧針出得齊。」

3. 縫。《集韻.去聲.沁韻》:「針,縫也。」《淮南子.說山》:「針成幕,蔂成城,事之成敗,必由小生,言有漸也。」

4. 用針刺人之經絡以治病。如:「針灸」。《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唐.杜甫〈雨〉詩:「針灸阻朋曹,糠籺對童孺。」

5. 刺。如:「他拿針針我。」《集韻.去聲.沁韻》:「針,刺也。」《鏡花緣》第三七回:「那穿耳宮娥也不顧死活,揪著耳朵,就是一針,今日想起,俺還覺痛。」

6. 當量詞:

⑴ 計算注射藥劑之單位。如:「今天打了一針止痛劑。」

⑵ 計算針灸或縫合次數之單位。如:「紮了三針」、「傷口縫了兩針。」

7. 姓。《正字通.金部》:「針,又姓。明隆慶舉人針惠。」

㈡ㄓㄣˋ,ㄓㄣ之又音。

注音: ㈠ㄓㄣ ㈡(又音)ㄓ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針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