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烏程閔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烏程閔氏是指明代烏程(今浙江吳興)閔氏所刻之書。陶湘輯〔閔板書目〕序云:「嘗考顏色套印,始於吳興閔齊伋遇五氏」。傅增湘序又云:「明季吳興閔齊伋創朱墨及五色套板」。陶、傅之根據見於〔烏程縣志〕及葉德輝〔書林清話〕。〔烏程縣志〕載:「世所傳朱墨字板、五色字板,謂之閔板,多為其所刻者」。上述所云皆有可商榷處。根據今存閔氏和烏程凌氏所刻套印本及刻本來看,閔氏所刻晚於凌氏。閔氏刻書近60種,約600餘卷。其中套印本43種,510卷;其最早約在萬曆44年(1616),刻有〔春秋左傳〕15卷及〔三經注評〕(〔考工記〕、〔檀弓〕、〔孟子〕)5卷。其大規模刻書時間,約在萬曆末年、天啟初年之時,如〔孫子參同〕、〔秦漢文鈔〕、〔東坡文選〕、〔楚辭〕、〔史記鈔〕、〔戰國策〕等都是萬曆48年(泰昌元年)所刻。又如〔兵垣四編〕、〔文致〕、〔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唐詩艷逸品〕、〔九會元集〕等都是天啟元年所刻。閔氏刻套印本,最多為三色,時間在萬曆末年和天啟初年,如萬曆47年刻〔戰國策〕11卷、萬曆48年刻〔楚辭〕,都是用朱、墨、藍三色套印。閔氏所刻非套印本約11種,130卷,最早為萬曆39年閔元衢刻〔見聞紀訓〕2卷。閔氏刻書多為群經諸子、史鈔、文鈔,總集、文集、也包括詞曲,旁及兵占雜藝等。閔刻字形呈方正宋體,紙張潔白,行疏幅廣,書面簽題率用細絹,朱書標名,極為悅目,這和當時私家、坊間或公家刻書不盡相同。書內格式多八行或九行,由於行距的疏朗,則便於套印,而書眉上端則印批評字句,行間加圈點,以達詞義顯豁、段落分明。然而閔刻不足之處甚多,據學者的研究和校勘,認為閔刻專事評語,時復臆改內容,而使面目別具。鄭振鐸曾云:「然閔刻讀本,雖紙墨精良,實非上品,每每任意刪節舊註,未可稱為善本」。乾隆間編〔四庫全書〕時,四庫館臣也對部分閔刻頗有非議,如〔文選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其書取〔文選〕舊本,臆為刪削」。閔氏家族刻書最重要者為閔齊伋,齊伋,字及武,號遇五,生於萬曆8年(1580)。諸生。不求進取,耽著述。順治間,年80餘,有〔六書通〕。除閔齊伋外,閔氏又有閔邁德刻朱墨本〔尺牘雋言〕12卷,閔於忱刻朱墨套印本〔孫子參同〕5卷、閔振聲刻朱墨套印本〔兵垣四編〕6卷、閔振業刻三色套印本〔古詩歸〕15卷、閔瑛璧刻朱墨套印本〔草堂詩餘〕5卷、閔繩初刻朱墨套印本〔劉子文心雕龍〕2卷、閔光瑜刻朱墨套印本〔邯鄲夢〕、〔枕中記〕共4卷、閔一栻刻朱墨套印本〔唐詩艷逸品〕4卷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烏程閔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