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è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èn |
解釋:
[動] 1.雷擊。《春秋.僖公十五年》:「己卯晦,震伯夷之廟。」《史記.卷三.殷本紀》:「武乙獵於河渭之閒,暴雷,武乙震死。」 2.動盪。如:「名震天下」。《國語.周語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3.恐懼、害怕。《易經.震卦.彖曰》:「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文選.潘岳.藉田賦》:「森奉璋以階列,望皇軒而肅震。」 4.發怒。漢.揚雄《太玄經.卷二.釋卦》:「震于廷,和正俱亡也。」 [名] 1.疾雷。《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熚熚震電,不寧不令。」 2.《易經》卦名:(1)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電。(2)六十四卦之一。震(☳)下震(☳)上。表示君子體察到雷電交相而來的現象,即以恐懼之心,修養其身。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疾雷。《說文解字.雨部》:「震,劈歷振物者。」《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熚熚震電,不寧不令。」《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豐隆軯其震霆兮,列缺曄其照夜。」 2. 雷擊。《春秋.僖公十五年》:「己卯晦,震夷伯之廟。」晉.杜預.注:「震者,雷電擊之。」《史記.卷三.殷本紀》:「武乙獵於河渭之間,暴雷,武乙震死。」 3. 震動、撼動。如:「殺聲震天」。《宋史.卷四○六.列傳.洪咨夔》:「陛下親政以來,威福操柄,收還掌握,揚廷出令,震撼海宇。」《三國演義》第八回:「哀號之聲震天,百官戰慄失箸。」 4. 震懾、威懾。如:「名震天下」。漢.桓寬《鹽鐵論.非鞅》:「蒙恬卻胡千里,非無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強也。」《三國演義》第三一回:「號令三軍:如有下鄉殺人家雞犬者,如殺人之罪。於是軍民震服。」 5. 板蕩、動盪。《晉書.卷三四.列傳.羊祜》:「巴漢奇兵出其空虛,一處傾壞,則上下震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風動於上,而波震於下者。」 6. 恐懼、驚懼。如:「震驚」。《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朕之不德,上累三光,震慄忉忉,痛心疾首。」晉.潘岳〈藉田賦〉:「森奉璋以階列,望皇軒而肅震。」 7. 發怒。漢.揚雄《太玄經.卷二.釋卦》:「震于廷,和正俱亡也。」 8. 《易經》卦名: ⑴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電。 ⑵ 六十四卦之一。震()下震()上。表示君子體察到雷電交相而來之現象,即以恐懼之心,修養其身。 9. 表程度之副詞。《書經.洪範》:「帝乃震怒。」《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閻王震怒,拍案大喝,張善友不覺驚醒。」 10. 「震震」: ⑴ 光明貌。漢.班固〈西都賦〉:「震震爚爚,雷奔電激。」 ⑵ 威嚴貌。漢.揚雄《太玄經.卷二.釋卦》:「次七,震震不侮,濯漱其。」 |
|
注音: | ㄓㄣ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震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