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祖蔭(1830-1890) - 教育百科
潘 | |
祖 | |
蔭 |
(1830-1890)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湯絢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潘祖蔭,字伯寅,一字東鏞,小字鳳笙,號鄭盦,江蘇吳縣人。清宣宗道光10年(1830)11月6日生,德宗光緒16年(1890)10月30日卒,年61歲,諡文勤。 祖父世恩,官太傅武英殿大學士,道光28年,祖蔭以世恩80賜壽,賞舉人。咸豐2年(1852)以一甲三名進士及第,授職翰林院編修,擢順天府尹,官至兵部尚書。時翁同龢領國子監,世稱翁潘,然祖蔭誠篤廉直,殊非同龢所及。 祖蔭治事勤,日寅而起,至官署恆在人先,輿馬甚敝,同僚多笑之,不屑也。性坦率,重賢好士,先後數掌文衡,典會試二,鄉試三,所得多真士。見義勇為,初不計禍福。咸豐10年3月,湖南舉人左宗棠襄理巡撫駱秉章戎幕,有齮齕之者,禍幾不測,祖蔭獨三疏營救,且密薦其能,旋奉旨左宗棠以四品京堂,隨同曾國藩襄理軍務,卒成中興。11年,詔求直言,祖蔭念車駕還都,首斥奸佞,綱紀一新,為上勤聖學、求人才,整軍務、裕倉儲四事,先後糾彈官吏不職狀,書凡數上,繇是直聲震朝端。 祖蔭幼好學,涉獵百家,於經,通〔公羊春秋〕、〔爾雅〕;於史,通范氏〔後漢書〕。同、光間,承襲魏餘風,今文經學盛行,許、鄭之誼遂微,祖蔭益從而左右之。元和江標出其門,視學湘中,創設時務學堂,益務張「新周改制」之說,固清季學術變遷之一大關鍵也。 祖蔭喜收羅善本書、金石碑版之屬,藏書處曰「滂喜齋」,收藏圖書金石書畫甚富,且多精品。其藏書印曰「八求精舍」、曰「龍威洞天」、「分廛百宋迻架千元」。 光緒9年,祖蔭奉諱家居,延長洲葉昌熾館於滂喜齋,昌熾盡窺帳祕,每覩一書,輒為解題,成〔滂喜齋藏書記〕3卷。10年,祖蔭以舊所刻諸集彙為〔滂喜齋叢書〕54種,復彙刻〔功順堂叢書〕17種。16年,祖蔭身後,其眷屬南歸,另鈔有〔滂喜齋宋元本書目〕1卷。自著則有〔海東金石錄〕24卷、〔攀古樓彝器款識〕2卷、〔秦輶日記〕、〔壬申消夏詩〕、〔癸西消夏詩〕、〔南苑唱和詩〕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潘祖蔭(1830-1890)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